文档详情

黎香湖互通至清凉山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涵洞设计说明.docx

发布:2025-04-07约4.7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黎香湖互通至清凉山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桥涵说明S4-1

第PAGE1页共4页

黎香湖互通至清凉山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

第四篇涵洞说明

第PAGE3页共4页

1施工图设计依据

1.1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1.2标准规范

本项目勘察设计执行国家或交通部所颁发实行的最新标准、规范,主要内容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061-200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

(8)《公路勘测规范》(JTG_C10-2019);

(9)《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8);

(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

(11)《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

1.3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施工图设计阶段执行了初步设计平面线位,同时进一步对沿线地形管线等进行了勘测,并优化了纵断面设计。

(2)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强了地质勘察,核实了土石比例,弃土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强了地质勘察,根据地质情况优化了桥梁细节设计,同时对项目沿线涵洞形式及管径进行了优化。

2涵洞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荷载等级:公路-II级;

设计使用年限:30年;

洪水频率:1/50(按1/100校核)。

本次设计经对公路平纵面、20米桩横断面和沿线现状地形冲沟及水系分布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在现状水系穿越公路未设涵洞处增设涵洞。

本次设计公路共新建27道涵洞,以保障公路沿线水系畅通。根据各桩号涵洞的汇水面积计算流量,依据《公路涵洞设计细则》,本次设计涵洞分别为圆管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和钢筋混凝土箱涵,详见涵洞表。

3涵洞设计

本项目为满足排水要求共新建涵洞37道(圆管涵31道,箱涵6道)。

涵洞布设原则:

涵洞孔跨主要依据设计流量、并兼顾农田的排灌。

雨水量计算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Q=qψF(L/S)

·暴雨强度(q)采用南川区暴雨强度修订公式计算:

·暴雨重现期:P=100年。

·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ψ=0.7。

·汇水面积(F)。

典型涵洞水力计算表

道路桩号

汇水面积

设计流量

过流能力

涵洞(m)

坡度

流速

(hm2)

(L/s)

(L/s)

(‰)

(m/s)

K0+040

6.95

3024

3116

φ1.0

30

3.97

K0+640

4.62

2010

2203

φ1.0

30

2.8

K7+360

1.86

809

985

φ1.0

10

1.26

K8+725.949

67.36

29311

33562

3.0*3.0

4

3.73

K9+400

77.63

33867

37523

3.0*3.0

5

4.17

K9+880

27.83

12110

16781

3.0*3.0

1

1.86

K10+860

1.31

570

985

φ1.0

30

1.26

(2)涵位选择:在满足涵洞功能的情况下,涵位尽量避开软基和高填方。涵位尽量选择在两岸地质良好的地段,涵洞进口标高尽可能提高,涵洞出口设置在路基填方边坡上,这样既避免了工程隐患,又缩短了涵长,降低了工程造价。

(3)沿线涵洞的布置、分布与型式、孔径设计,应符合所通过道路的分布、功能及发展规划,符合农田建设规划,满足村落或居民区交通、农作、生产活动的需要。

(4)涵洞的设计应做好水文调查与分析计算工作,以满足行洪的要求。

4主要材料

(1)涵洞断面形式

本次设计涵洞断面形式为圆形和矩形断面形式。

(2)涵洞采用材料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身管节采用成品Ⅱ级钢筋混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