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香湖互通至清凉山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路基路面说明.docx
黎香湖互通至清凉山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S3-1
第PAGE6页共14页
黎香湖互通至清凉山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说明
1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回复:施工图设计阶段执行了初步设计平面线位,同时进一步对沿线地形管线等进行了勘测,并优化了纵断面设计。
(2)回复: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强了地质勘察,核实了土石比例,弃土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设计。
(3)回复:施工图设计阶段加强了地质勘察,根据地质情况优化了桥梁细节设计,同时对项目沿线涵洞形式及管径进行了优化。
2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本项目未违反强制性条文相关规定
3路基设计原则
(1)路基的横断面形式应尽量适应地形,对自然横坡较陡的山坡或路线狭窄的沟谷路段,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山体的开挖。
(2)综合考虑高填方、路基稳定及弃方量的相互关系,对填方高度大于20m路段,结合地面横坡坡率,选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如反压、护脚、路肩墙、路堤墙、桩板墙等防护方案,并就桥梁和桩板墙、软基处理进行路桥方案比选。
(3)路基防护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路基稳定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4)碎落台和护坡道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结合本项目的实际特点,填方未设护坡道。挖方边沟外未设置碎落台(沟壁厚度30cm)。
(5)挡土墙路基
当山坡上的填方边坡伸出较远或落空而不宜填筑,或填方路基边坡侵占已有建筑物时,采用挡土墙路基。
(6)土石方利用及调配
土石方调配时,土质挖方中的耕植土不参与调配,主线和平交的土石方共同参加土石方调配。同时,根据沿线土石方分布情况,充分利用挖方弃渣用于路堤填筑,减少弃碴对环境的影响。
(7)公路用地界
本着节约用地原则,主线占地宽度为填方排水沟沟口外2.0m,无排水沟时为路堤坡脚或构造物外边缘外2.0m;路堑坡顶以外有截水沟时,为截水沟外2.0m。桥梁上部构造水平投影边缘外侧2.0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4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
(1)路基横断面
根据本项目的地位和使用功能,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和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从项目地区地形条件,地物限制因素综合论证。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40km/h,路基宽度8.0m,双向双车道,路基横断面结构形式为:
8.0m=0.5m(土路肩)+3.5m(车行道)+3.5m(车行道)+0.5m(土路肩)。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路面两侧因路基开挖填筑放坡、挡护及排水工程建设需要形成的空间,施作各0.25m宽的培土路肩加固。
(2)路基横坡
行车道路面横坡度为2.0%,硬路肩横坡度为3.0%。
(3)加宽超高方式
本项目为旧路改拓建,并结合本项目交通情况,加宽方式均采用一类加宽方式。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的规定,设计速度40Km/h,平曲线半径小于350m的路段应设置超高,因本项目定位为旅游公路,混合交通量大,最大超高横坡取为4%,超高旋转轴位于中线处。
5路基设计
5.1设计依据及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Q-2006)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3334-201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5.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
5.3路基设计标高
设计线位于路基中心位置,路基设计标高位于车行道边线处。
5.4一般路基设计
5.4.1路基填土高度、挖方深度、路堤(或路堑)最大、最小高度及其控制因素等
(1)路堤高度及其控制因素
为保证路基不因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