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doc
PAGE1第页,共5页Page1
PAGE1
2022级高二下学期2月入学考试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王室重臣召公劝课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也劝谏晋倬公说,上天为民立君,为君设立辅佐,“勿使过度(过分)”。这反映了
A.社会舆论决定君王行为B.君权受到了相权有效限制
C.民贵君轻观念成为共识D.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
2.考古工作者在1975年,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行上有一幅“养老图”,画中老者手持皇帝专门赐给高龄老人的鸠杖(图1)。1981年,甘肃省武威汉墓出土《王杖诏令册》竹简26枚,记载了汉宣帝时期的尊老法典。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汉代
A.尊老养老的优抚制度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家给人足的小康生活D.整齐划一的法治氛围
3.宋代的商税法规定,商人销售商品均需纳税;对于偷税漏税的商人,所有商品将被没收;向举报者支付赏钱;若官员擅自增征商人的商税,被证实则会被判处两年徒刑。由此可知,宋代
A.商税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B.政府重视规范商业秩序
C.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出现变化D.国家直接监管商业贸易
4.明朝人周鼎宠爱其妾兰氏,其妻元民不满,三人经常争风吃醋。元氏遂向其兄求助,周鼎与元氏兄相斗并对簿公堂。官府首先劝诫兰氏要严守妇道尊卑,然后对“调停无术”的周鼎“薄罚以儆”,最后对元氏也予以批评。这一判决
A.激化了基层治理的矛盾B.背离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C.强化了宗族组织的权威D.体现了礼法合流的特征
5.康熙年间,台湾府多次纂修《台湾府志》,流传至今者有三部,表1是其中针对台湾的回归与治理的若干内容
表1
康熙二十三年版
为施琅等21位平台有劫的将领立传,称赞施琅“誓师戒严,不许
妄杀一人”,张调滑军乃正义之师。
康熙三十一年版
对清代台湾行政区划的设定予以高度肯定,强调清政府对台湾
地区的开发治理贡献卓著。彰显清政府使台湾从“不知礼义”到
“习知礼义”的教化之功。
康熙四十九年版
新增《伪藩郑氏归降第一表》,宣扬清政府平台与治理之功绩。
据表1可知,这些记载
A.纠正了关于台湾回归的史实错误B.证明了清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c.再现了台湾地区的文教发展历程D.体现出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策略
6.1896年,清政府计划以募集商股、官股和举借外债等方式筹资修建卢汉铁路。江浙富商各怀观望,无人愿意入股;两江总督刘坤一也只愿为当地的沪宁铁路拔付款项。最后,清政府只能向外国借债修路。由此可知
A.资金不足导致洋务运动失败B.外国资本垄断了中国铁路建设
C.政府整合能力关乎国运兴衰D.清政府鼓励发展近代民营企业
7.1914到1915年间,北京政府为选拔县级行政长官组织了四次考试,先后录取6297人。大多数被录取人员处于30—50岁之间,有相对丰富的近代文化知识。但因大批被分配到各省的录取人员没有获得任职机会,考试被迫停办。这反映出
A.任人唯亲的政治弊政被打破B.重学历轻实践的偏见尚存
C.文官制度脱离了中国的国情D.强化中央集权的努力受挫
8.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中央苏区,“翻身妇女扶犁耙,支援红军打天下,早起三朝当义工,新开山田迎朝霞”的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另外,《春耕运动歌》《每人节省一铜钱》等民歌也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上述现象
A.说明了苏区社会动员卓有成效B.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
C.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优越性D.促进了苏区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
9.表21954年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变迁表
时间
参会单位
代表产生方式
1954年前
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不、地方和军队代表
选举
1954年后
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你、社会各界
协商提名
据表2可知
A.民主党派职能转变B.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立
C.协商民主继续发展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完成
10.1971年,对外经贸部下辖的华润公司进口了一批急需的美国商品。为规避审查,该公司将商品贴上他国商标,结果被海关扣押。对外经贸部一边认定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