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案新人教版.doc
Page1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驾驭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精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验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微环节和心理描写,驾驭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学习难点:驾驭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镇静应付的信念和决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导学
1.积累字词
(1)字音
训诫()屹立()迂回()注视()
抽泣()纳罕()瘦骨嶙峋()头晕目眩()
当心翼翼()陡峭()着眼()
(2)释义
训诫:教训和告诫。
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觉得惊异,惊诧。
抽泣:抽泣,低声哭泣。
(3)运用
请你根据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示例:假如说自然的才智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才智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
(假如说国家的利益是泰山,那么,个人的利益就只是泰山上的一颗小石子)(格式相同,修辞运用恰当,语言通顺,意思明确,即可得响应的分。)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学问,写下来。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化德国完成极其危急的侦察任务。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验。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简洁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最终脱险了。作者把这一阅历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宝,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3.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状况。
学习札记明确:?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学习札记
②、“望见了。”我说。???????????????????
??③、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
4.用一般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文章脉络
(一)、起因(1――3)嬉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2)父亲指引?,摆脱逆境???
???????????(四)、启示(??23??)走一步?,?再走一步?
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仔细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终的成功。
5.文章最终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从内容上看,文章最终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验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全部困难。在文章中,这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亲的激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其次还指人生面临挫折时克服挫折的一步步详细行动。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学问(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试验(老师讲解并描述):
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亮的玻璃隔开。刚起先鳄鱼坚决果断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其次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旧纹丝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然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接着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学生各抒己见)
今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