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2024).docx
几个和第几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几个和第几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2024)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几个和第几个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数的概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通过使用序数词“第几个”来建立数与对象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序数词表达位置和顺序。
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年级上册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计数的基础,能够从1数到100,并能识别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然而,他们对序数词“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可能理解有限,尚未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较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处于发展初期,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理解和记忆新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喜欢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时遇到困难,因为他们可能难以将抽象的序数词与具体的物体或情境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在解决与顺序有关的问题时可能会遇到挑战,例如区分“几个”与“第几个”的差别,以及在多个对象中确定特定的位置。这些困难可能源于认知发展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或注意力集中程度等方面。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摆放有序的玩具、图书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排序和计数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找朋友”、“数字接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序数词的应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序数词的演变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教学软件辅助:使用数学教学软件,如互动白板,进行动态演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物操作材料: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等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数一数或者找一找‘第几个’的情况?”
展示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排序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排队、摆放物品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的实际应用。
简短介绍“几个和第几个”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几个和第几个”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几个”的定义,强调它表示的是数量,如“几个苹果”。
详细介绍“第几个”的概念,使用序数词来表示顺序,如“第几个同学”。
3.“几个和第几个”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如超市购物、学校排队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几个和第几个”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几个和第几个”来解决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几个和第几个”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快速数出物品的数量”或“如何确定物品的顺序”。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几个和第几个”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几个和第几个”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几个和第几个”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几个和第几个”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