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3.3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df

发布:2025-04-06约7.4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课时教学设计

《4.3.3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口试卷讲评课口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第三种判定方法——“边角边”,为了使学

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问题

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真

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析由于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并且在前两节掌握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方法:SSS和ASA(AAS)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因此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动

手操作总结出判定条件三,从而解决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难度不大。但是本节课的

学习,估计学生会产生以下困难:

1.学生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多种方法的选择产生模糊,甚至没有解题思

路。

2.当题目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边或角相等的条件时,需要通过间接条件寻求时,有一

些学生产生障碍。

3.学生会在寻找“两边的夹角相等”时,出现障碍,错误使用“边边角”。

4.当图形比较复杂时,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部分学生在

发现三角形全等时出现困难,同时容易找错对应关系。

5.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注重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角边”定理.

2.能应用“边角边”定理和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的计算

与推理问题.

3.培养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情趣,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SAS”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S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知导入

教师活动1:学生活动1: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学生回忆思考,积极举手回答.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

“SSS”。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

“ASA”。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写为“角角边”或“AAS”。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回顾复习,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自然切入本节

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环节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学生动脑思考,回答已知一个

每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的集中可

能情况。

边—边—角边—角—边

尝试·思考:

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情况会怎样呢?小

组合作,选择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