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模板.docx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模板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
1、阅读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
2、揣摩比喻句的好处,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来描绘景物;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建议】
1、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2、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
3、强调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教学时不必强调文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了解天气情况靠什么?古代没有气象预报或现在没有设备时,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看云识天气)。有人说“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如何根据天上的云彩来判断天气情况呢?
二、阅读第一段,教师展示关于云的形态的图片,结合课文彩图,让学生初步认识云的种类
三、自读课文,列出结构提纲,并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学生列好后,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两位学生的提纲,师生共评,明确本文构思的特点。
2、结构提纲示例如下:
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1先概述:天上挂什么云,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总写薄云和厚云与天气的关系
2~5具体介绍3薄云与天气的关系
4~5厚云与天气的关系
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总结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和限度
3、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问:去掉句中的“往往”和“常常”可否?(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小组合作,精读3~6段
用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教师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1、列好后教师投影学生设计的表格,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2、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云,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形态、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情况。
(云的种类繁多,通过设计表格,表演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云的种类,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课文。)
3、对照课文中描述的云的特征,说说课文插图中的云各属于哪一类。
4、教师小结: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
五、体会比喻的妙处
作者为什么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生动活泼,主要是因为他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把它们改成平时说明的句子,比较体会用比喻的妙处。
2、用另外的比喻描绘文中的云的形态。
3、完成课后练习二:仿照课文中的句子造句。
⑴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
⑵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
六、学生将课外收集的有关天气的谚语、俗语、成语等进行交流,增加生活常识
七、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课余时间试着看云识天气,并将观察的情况用文字记录下来。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本文说明的内容和特点;
(2)能阐述本文说明的方法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理解本文情感的过程当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云的姿态美和光彩美;
(2)能体会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能说出本文内容的特点及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初次“看云”,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自然现象,人们经常会通过观察它们,了解天气情况。云就是其中一种,万里无云,我们会知道天气晴朗;阴云密布,我们会知道即将下雨。如果再仔细一点,我们会收获更多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关于云的现象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从而引入新课。)
二、再次“看云”,初读对象。
安排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读完之后自主概括文章的说明对象,概括要经历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用两句话概括,最后用多句话概括。要求尽量借助文章的原话或关键字词,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云识天气;用两句话概括是:看云的姿态识天气,看云的光彩识天气;用多句话概括时,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