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德格尔“此在”问题研究.pdf

发布:2025-04-06约7.71万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摘要

本文以《存在与时间》为文本来探讨“存在问题”,并由“存在问题”为出

发点揭示“此在”。首先,对“此在”“在世”“生存”等相关概念进行细致辨

析,表明“此在”根源于时间性。“存在”并非仅指存在者的固有定义,而是涵

盖了多种可能性和状态的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存在”是

一个动态的词。它不仅指存在者的状态,而且包含了存在者的可能性,即存在的

多种可能方式。“此在”作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人的存在方

式。“此在”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基于时间性的行为活动,共同构成了存在的内

涵。“此在”并非简单的物质存在,而是与世界、时间以及其他存在者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的存在。时间性作为此在存在的根本特征之一,其行为活动基于时间性

展开。时间不仅是此在存在的尺度,更是此在存在的本质。此在在时间中不断经

历着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交织,这种交织构成了“此在”存在的独特性。因此,

对“此在”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存在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意

义。

本文第一章将论述海德格尔是如何重拾存在问题的。在《存在与时间》导论

的第一节中海德格尔就提出了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他认为:希腊哲学以降,

人们渐渐地以为追问存在的意义是多余之举,存在的意义问题已经被遗忘。海氏

先是对传统的形而上学道路进行了批判,之后重提“存在问题”,解释了“存在”

与“存在者”概念之间的区分,并重申了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而且他打算在进

行这一分析时使用现象学的方法。虽然后期海德格尔放弃了现象学这一术语,但

是他从未停顿对现象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主要对“此在”在生存论上进行分析。第一节将论述“此在”这个概

念是如何提出的。存在论的研究不能从抽象的一般意义出发,必须以具体的“存

在者”作为出发点。在此背景下,海德格尔提出,人作为特殊的存在者,应被称

为“此在”(Dasein),并以此作为其存在论构建的基础。第二节将论述“此在”是

如何建构的。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本质在于“生存”(Existenz),也就是说,

“此在”总是生存于世界中的并以此方式立足于存在的要求之中。在准备性的“此

在”分析中,海氏认为“此在”的基本状态是“在-世界-之中-存在”(In-der-Welt-sein),

意指“此在”总是已经存在于世界之中,并且是那个世界的一部分。凸显出此在

与世界之间的关联,由此衍生出“在世”的概念。本节对“世界”、谁在世、“在……

之中”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以此来理解“此在”在生存论上建构的独特性。

I

摘要

第三章是对“此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

出了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这一对重要的概念,并强调这两者的地位是相当的,

没有高下之分。“此在”是作为非本真存在而现身的,它在世的状态被称作“沉

沦”。海德格尔认为,“沉沦”并非贬义,而是存在论上的一种结构,“在世”

是“此在”的基本建构,若要试图通过走出非本真的“沉沦”而去探寻此在的本

真状态,就必须要从消散于常人中的“此在”找回他自身,找回“此在”由非本

真存在走向本真存在转换的可能性。

在第四章中,将根据时间性来继续探寻“此在”。由于“此在”独特的存在

形式,似乎无法从根本上完全通达其整体的存在状态。事实上,“此在”总是先

行于自身,不断地塑造和实现自身的各种可能性。受此特性所限,我们无法从本

体论的角度全面把握此在的整体存在,因而不能在存在论层面上对其整体进行规

定。先行于自身无疑是“操心”(Sorge)的本质环节,通过对这一生存现象的深

入研究,构建一个生存论上的死亡概念,揭示“此在”如何向着终结存在。海德

格尔对“向死存在”的阐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引,激发对死亡的深入思考。

这种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死亡,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存在;此在;在世;时间;本真存在;非本真存在

II

Abstrac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