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第三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和解读散文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阅读的习惯,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散文《背影》中父亲的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父爱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亲情之美。
②分析散文《荷塘月色》的意境描写,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
①深入挖掘散文《背影》中父亲形象的多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父爱的独特感悟。
②理解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③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散文中的情感和主题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平台、统编版语文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网络散文阅读资料、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如相关散文作者的访谈视频)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体验、写作实践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散文,了解作者背景和散文主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散文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荷塘月色》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成果来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散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背影》或《荷塘月色》的朗读音频,引出散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解《背影》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爱。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散文主题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如,解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散文主题,布置写作练习,如写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散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散文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背影》作者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荷塘月色》中提到的荷塘和月色,可以查找相关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或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视觉和文字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