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探讨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包括尊重、借鉴和批判性吸收。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结合课本《哲学与文化》必修四中的相关章节,如“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学会在实践中正确对待。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形成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对外来文化的鉴别与批判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为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与互鉴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
-掌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识别和批判性地评价外来文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文化多样性的内涵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多维性。
-难点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
-学生可能对如何平衡尊重与批判存在困惑。
-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研究,让学生理解尊重与批判的辩证关系,并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难点三:批判性思维的应用
-学生可能不习惯于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
-解决方法:提供批判性思维的框架,如SWOT分析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难点四: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培养
-学生可能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对文化变迁的自觉性。
-解决方法:结合本土文化案例,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培养自觉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哲学与文化》必修四教材,以便查阅相关章节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文化交流活动的视频等。
3.教学工具:使用PPT或白板展示教学内容,辅助讲解和分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纸笔等讨论工具,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开场白:以一段关于文化多样性的简短视频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多样性,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小结:明确本节课的主题——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重点一:文化多样性的内涵(用时5分钟)
-讲解: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特征,如语言的多样性、习俗的多样性等。
-案例: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庆祝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多样性。
-重点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用时5分钟)
-讲解:阐述尊重、借鉴、批判性吸收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重点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用时5分钟)
-讲解:解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概念,强调其在面对外来文化时的作用。
-比较:对比中西方文化在某个方面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活动1:小组讨论(用时5分钟)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外来文化现象,分析其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活动2:角色扮演(用时5分钟)
-分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
-情景模拟:模拟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相遇时的交流,让学生体会文化差异。
-活动3:案例分析(用时5分钟)
-展示一个关于文化交流的案例,如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融合现象等。
-任务: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方面一: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如何从语言、艺术、节日等方面认识文化多样性。
-方面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外来文化,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特色。
-方面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如何在国际交流中展示文化自信,同时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以及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重要性。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