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历练 .pdf
浅谈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历练
如今,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已明显地意识到语文学习中积累
的重要性,而且也有许多非常好的方法去引导、帮助学生来积累语言文字。学生
的语言积累应该说是有了一定的厚度的。但是,我们却发现在语言运用中,还是经
常遇到学生的表述不完整,有时会词不达意或者直接把方言变成普通话,不能连贯
地说几句话或一段话,用的词汇单调、重复、贫乏。从学生的习作上看,或多或少
都存在着诸如破句,错别字,用词不当等毛病,更不用说语句间逻辑的不连贯,无条
理。甚至到中高年级还有话不成段,作不成篇的学生存在。学生的语言运用状况
不容乐观。我们不禁深深地担忧,长此以往,中国的下一代会“有口不会言,有手不
知从何写”那岂,不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俗话说,厚积薄发,现在的关键是“厚积”
之后如何“薄发”呢?仅有“厚积”不能,“薄发”那么,,我想通过语文的学习,来润泽生
命那也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罢了,更别提生命的精彩了。一个人,首先要学会表达,
才能让我们在他的表达中感受其生命的活力与深度。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块“可
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真实生命的成长。因
此,语言能力的历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反复历练
什么是历练?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多,而有经验。为什么语言需要的是历练而不
是锻炼呢?因为跟其他所有的能力一样,语言运用能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知识由
初步接触,经过反复历练到最终领悟、完全内化是一个滚雪球式的渐进过程。语
言运用要依赖大量的实践,也就是在不断的“历练”中,变静态的言语为活生生的语
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正可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
事要躬行。”
二、依托文本,习得方法,训练语言
(一)品味文本内涵,提升语言品位
在语文课堂中,文本成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资源,与文本进行有价值的对话,不
仅让学生的语言焕发了生命活力,更激活了学生自身的生命成长。通过语言实践,
促动学生生命的成长,唤醒了生命的意识,让学生更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关心他
人、关注社会,主动发展成健康向上的人。那么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会随之发
生改变,高瞻必然远瞩,语言实践的品位将随着生命的发展变得更加丰实。
(二)借助精彩文本,获取语言实践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是例子。”例子是什么?例子即代表着
隐含某种规律,意味着某种示范。这种示范使学生欣赏、感受到语言的艺术感染
力,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搭建一个平台,给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作出示范。而我
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甄选的。那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
表达和写作特点都应该成为学生语言训练的范本。既然有这样现成的学习材料,
我们就应该好好加以利用,将它用足、用好。因此,我们的训练目的就是借用、依
托文本规范优美的语言材料,提供学生模仿的对象。同时又提供更多的说话内容,
让学生在依照文本、学习文本、模仿文本的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一面。让学
生在这个过程中习得方法,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目的,让教材文本真正成为
学生学习语文的例子,为生所用。
选择合适的范本,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用来作为学生的范本,这样范围太
广、太杂,反而将学生推进云里雾里,不知往哪去了。因此,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呢?
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挑选了。
1.精巧新颖的词句。如多样化的词语形式ABBABABAABAABBABCC,拟人、
排比、比喻的语句描写。像《秋天的雨》中的一句话: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就是一个拟人化的句式,
充满了童趣和诗意。
2.典型的段落结构。教材中的选用的文本,段落结构形式不尽相同,句与句的
联系各不相同。有总分式、转折式、递进式、因果式等等。有的甚至出现统一段
落不同的段式结构,使整篇文章犹如一朵色彩艳丽的花朵,这样的花朵,怎能不带
孩子好好采撷一番呢!
3.、特别的谋篇布局。虽说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孩子只是以片断练习为主,
但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布局也应在认知上加以提升,以达到与高年级的由段至
篇的过渡。这样的文本也是非常多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
的总-分-总的布局。
三、延伸文本,拓展创造,丰富语言
1.谈天说地。利用每天晨间谈话的5分钟时间,轮流让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