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中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策略.docx

发布:2020-01-06约1.9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中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都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不可避免会出现错别字, 这些学生对于自己写的错别字经常是“当局者迷”, 这就需要老师不懈的指点, 才能逐步加以纠正。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探究原因,经过分析,我觉得学生出现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形近而误 在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兄弟”一样,让人难以辨别。例如,“拔草”的“拔”与“挑拨”的“拨”“治疗”的“治”与“陶冶”的“冶”,“既然”的“既”与“即使”的“即”等。 二、音近(同)而误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汉语文字里存在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现象,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学生很容易混淆,产生错别 字。例如(括号里是正确的写法) 竭泽而鱼 (渔)、鸠占雀(鹊)巢、九宵(霄)云外、再接再励(厉)、贪脏(赃)枉法等,再 如,许多学生对“的、地”“在、再”,“做、作” 的用法不是很清楚,也造成错别字现象。 三、粗心而误 一些学生还会由于没记准确或粗心大意,在书写时添减笔画,结构错乱,使写出来的字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画蛇 添足”。如,将“低、底”字下面的点漏掉, 而“纸”字的“氏”字下面却多加了一点, 又如,常给“式、 展”字多添一撇, “或、戒”字却少一撇。 四、干扰而误 现实生活中, 一些商家广告为了宣传效果, 有意无意地对错别字推波助澜,给学生书写错别字起负面引导。如药品广告:无“胃”不“治”、“咳”不容缓等;电器广告: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电视字幕也是错别字的温床, 如:在电视剧《长征》中,“内忧外患”成了“内优外患”; 在高校辩论会节目中,“徒有虚名”成了“图有虚名”。 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也开始悄悄地在学生中流行,如将“东西”写成“东东”;“我要去吃饭 了”,写成“我要去吃饭乐”,还有方言的影响,普通话的读音不够标准,错音导致错别字。 以上原因造成的错别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避免的,但 也不是不可克服的, 只要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原因, 在日常教学过 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掌握好纠正的方法, 就一定会逐渐减少并 且消灭错别字的。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纠正错别 字的方法: (1)追根溯源。有些学生因为对某些词语意思的曲解,因而容易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教师引导学生从词的本意入手,追根溯源, 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或出处, 让学生能够理解性地记忆这个词,就不会造成书写错误。如:“墨守成规”的“墨”, 许多学生会误写为“默”, 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成语出自明代黄宗羲的 《钱退山诗文序》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学生了解了这一成语的出处,明白了它的意思后, 就不会把“墨守成规”写成“默守成规”了。 另如(括号内是正确的字):破斧(釜)沉舟、名列前矛(茅)、再接再励(厉)、不径(胫)而走、世外桃园(源)、黄梁(粱)美梦等,均可通过探其字源,帮助学生巧记字形。 (2)了解字义。运用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记忆字形,错 误就能减少。例如一些同学容易混淆“清、晴、睛、请 、情”, 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 “清”形旁为“三点水”, 表明和水有关, 如清水;“晴” 形旁为“日字旁”,与太阳、季节、时辰有关, 如晴天;“睛”字形旁为“目字旁”,与眼睛有关,如眼睛, “请” 形旁为“言”字, 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 如邀请; “情” 形旁为竖心旁,与人的心理有关,如情绪。学生自然就 分清了。又如,“衤”和“礻”容易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衤”是“衣”的变形,因此“被”“裤”“衫”“补” “裙”等字都用“衤”,而“礻”与占卜、祭祀等有关,因此“神”“祝”“礼”“祈”“ 福”等字都用“礻”,因此,通过了解字义判断汉字的一般组合规律就能大大地减少错别字。 (3)练习辨析。对字形相近、字音相同的字,如“钩”和“钓”、“园”和“圆”等, 老师可以结合生字教学时加强辨析, 如抄写、组词、选字填空、加换偏旁等多种方式,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字,又帮助学生认清了生字。 (4)开展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纠错 的热情。如可以开展争当“汉字啄木鸟医生”活动, 到同学的作 业本,到街道商店、电视、书报、网络新闻资料上等生活中各个 地方去寻找、调查错别字及不规范用字的现象。找到错别字后, 主动帮助主人改正或者告诉有关人员,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识 别错别字的能力, 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面。 虽然,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有很多,但只要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善于积累,掌握规律,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同时拥 有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就一定能去除 “错别字” 这个顽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