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摘 要 塑造健全人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大?W生的参与与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要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其自身很特有的方式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大健全人格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人格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
1.1人格
“人格”,这个概念来自于希腊语,原意是人们在交往中为克服和掩饰自身缺憾作用的面具,以后逐渐演变成认识自身和改变自身的理想参照。马克思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这就说明人格是统一的个体,具有人的社会化性质。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人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人格,即个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所获得的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心理的有机综合。
1.2大学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所要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符合现实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绝大多数人实际思想道德状况,是个人良好道德、思想行为、自我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统一。大学生健全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健全人格相近,由于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成长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应该由正确的政治观、正确的道德观、健康的心理以及较强的能力四方面构成。要求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较强的能力,发展成为心理健康人格、道德人格以及法律人格相统一的大学生健全人格。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2.1决定作用
人格的形成往往是教育、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环境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中,自我教育通过不断的自我选择、调节、完善所达到的具有自觉性、积极性的一种人自身内在的条件和基础。但只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自我教育通过内化的过程将其转化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继续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外部环境是人格塑造的外部条件,人格塑造容易潜移默化地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只有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外部环境向有益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积极健康的方向去发展,不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观点的系统学习,大学生才能对健全人格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将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行为举止,以实现个人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相统一,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2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左右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的程度。健全人格符合现实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绝大多数人实际思想道德状况,同时与现行法律和社会公德要求一致。而理想人格是崇高的,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我们认为从健全人格到理想人格的发展是人格培养的正确方向。由于大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在当今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更容易受影响形成人格偏差和人格障碍,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不被法律所强制性要求的被指责或批判的行为举止。因此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首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逐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进行真善美圣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终目标。
2.3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健全人格的塑造,通过满足一定的人格发展需要,使其成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内在的驱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人格的行为与人格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人格的发展需求层次越高,才有可能产生较高的人格。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制定
并完成一系列的目标,同时达到符合自我需求和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格需求的内在驱动力量,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只有先满足人格基础的需求,同时推动人格的发展,提升人格的素质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健全人格以及理想人格。因此,思想政治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