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4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心肺脑复苏;临床死亡
标志——呼吸心搏停止
特点——可逆
生物学死亡
标志——脑死亡
特点——不可逆
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的机体变化;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时间就是生命;定 义;复苏发展简史;复苏发展简史;历史的沿革;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CPR2010国际新指南整体流程要点解读;
;2010达拉斯共识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到一个月
婴 儿:出生后一个月到1岁
儿 童:1 —8 岁
成 人:≥ 8岁
;
早期识别和启动EMS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
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
进行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关于心跳骤停;国际指南BLS部分;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包括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争取心脏复跳,使自主呼吸随之恢复,稳定循环和呼吸功能,为脑复苏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主要是脑复苏;成人基本生命支持简化流程;关于判断;复苏体位;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应具备对心脏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息)]時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控制在10秒内)
原因: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2.BLS的步骤由 A-B-C→C-A-B
(A 打开呼吸道、B 检查呼吸、C 胸部按压)
A-B-C 步骤中,胸部按压在急救人员打开呼吸道,取得隔离装置,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收集和装配通气设备时受到延误。
C-A-B步骤中,胸部按压可较早开始,且通气的延迟可减到最短,即只需进行第一个30次胸部按压周期所需的时间,约18秒;从A-B-C变更为C-A-B: 通气之前实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心肺复苏—BLS(CAB);4.刪除“看、听和感觉判断呼吸”步骤
在提供 30 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施救者直接打开患者呼吸道并提供 2 次呼吸。
依照新的(??提供胸部按压)步骤,CPR 应于成人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执行。因此,在检查心脏停止时已短暂检查呼吸状态。;5.胸部按压速率:由大约100次/分钟更改为至少100 次/分钟。
CPR 期间每分钟实施的胸部按压次数,是恢复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维持良好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
较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次数则会降低存活率
尽量减少CPR的中断比保证按压速率更重要!;6.胸部按压深度:成人胸骨的压下深度由4-5cm更改为至少5cm,对儿童及婴儿则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分别约5cm和4cm
按压主要是透过增加胸內压并直接按压心脏以产生血流。按压至少 5cm深度时较按压4cm时更有效!;6.强调胸外按压:对非专业施救者可仅提供单纯的胸外按压,于
胸部中央用力按压+快速按压
徒手单纯按压CPR 对于未经训练的施救者来说比较简单,愿意
实施,易由医务人员通过电话指导进行
对医务人员仍应严格执行按压+通气!;
胸部按压部位:胸骨的中下部的中央(中间)
强调在胸部的中央;胸外按压的方法;
;;胸泵学说;心泵学说;;;7.不建议在心脏停止时常规作环状软骨按压
虽然环状软骨按压可在球囊面罩通气期间避免发生胃胀气,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但也可能阻碍通气 。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道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操作法很困难 ;8.EMS的启动
先检查患者反应及简单判断是否没有呼吸或没有正常呼吸后再启动
目击者不应延迟启动紧急应变系统,但应同时取得以上两项资讯,以便医务人员电话对现场抢救进行指导 ;9.强调团队复苏的重要性
BLS 流程传统上以步骤的形式操作,帮助单一施救者按优先顺序进行各项动作
如果有多名施救者在场,则可通过指派队长建立团队,指导施救者合理分工,同时进行抢救 (紧急而不慌乱);10.使用AED
在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功能的AED时,可使用普通AED
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有效除颤的最低能量剂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但>4 J/Kg (最大 9 J/Kg) 的剂量可有效为儿童和动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