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术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心肺脑复苏 昆明医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麻醉学教研室 陶建平 陶建平 简介 1985-1990昆明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学士) 1990-1994楚雄卫校:讲授 医士专业《内科学》 助教 1994-1997年昆明医学院 麻醉学学专业(硕士 1997-1999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助教 1999-2004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讲师 2004年至今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副教授 复苏术 教学目的 Objective 一、熟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二、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三、掌握胸内及胸外按压 Definition of CPCR 复苏: 抢救各种重危病人所采取的措施;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心跳呼吸骤停后,使心跳、 呼吸及脑功能恢复的抢救措施。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心跳呼吸骤停 的 常见原因 ①意外事故: 气道梗阻、触电、溺水、外伤 ②心脏疾患: 急性心梗 ③麻醉及手术意外:局麻药中毒 窒息 大出血 ④休克、高钾、缺氧. 心跳呼吸骤停 的 诊断 熟悉 ①神志消失, 呼之不应。 ②大动脉搏动 消失。 ③胸廓没有活动,紫绀。 心跳呼吸骤停 的 安全时限 5分钟 争分夺秒 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在5分钟内开始 初期复苏、10分钟内开始 高级复苏的成功率最高。 5min后脑细胞即可发生不可逆损伤,10min后脑细胞死亡。 现场心肺复苏 与 时间 相关性 心跳骤停3分钟内行CPR,存活率为60% 心跳骤停4分钟内行CPR,存活率为50% 超过6分钟行CPR,存活率为5% 超过10分钟行CPR,存活率几乎是零 争分夺秒 一经发现 心跳骤停 患者 ①早期呼叫和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EMS ②早期进行CPR ③早期进行电除颤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电图显示80%以上为心室纤颤) ④早期进行高级复苏 争分夺秒 现代心肺复苏术的 三大 里程碑 1956年Zoll应用 电击除颤 1958年Peter Safar发明了 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Kolwenhoven提出 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脑复苏 CPCR 根据Peter Safar 美国 匹兹堡 世界复苏研究中心 的创立人、现代CPR 权威专家 在1981年出版的CPCR一书中将CPCR的规范分为: 三个阶段 九个步骤:A B C D E F G H I 三个阶段 九个步骤 初期复苏(basic life support) A B C BLS 高级复苏 advanced life support D E F ALS 复苏后治疗 post-resuscition treatment G H I PRT 一 初期复苏 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徒手急救措施,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 生命器官 心脏和脑 的血液灌注。 培训对象:医务人员 教师 警察 消防 厂矿工人 初期复苏的步骤 A(Airway ) 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 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仰头抬颏 Tilt head ,lift chin ②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 B (Breathing)徒手人工呼吸(掌握) 捏紧鼻孔,深吸气后吹 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 8 to 10 breaths per minute 病人的胸廓要有起伏 避免过多通气 吹入气含氧量一般为17 %,潮气量约400-800ml,病人的PaO2可 达60-80mmHg 史上 最有名的心肺复苏照片 佛罗里达州 1967年7月17日 赞比安 电网例行检查触电 呼吸心跳骤停 汤普逊 -人工呼吸 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让世界充满爱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 开胸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掌握) 体位:平卧 背部必须有坚实的物体支持 部位: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 (与两乳头平齐) 幅度:4-6cm 频率:100次/分钟 Push hard and push fast Chest compressions performed with minimal interruption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的 比例 30:2 成人患者单双人抢救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都为30:2 对儿童或婴儿行 双人抢救 时为15:2 。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 ①大动脉有搏动 ②胸廓起伏、口唇变红 ③瞳孔缩小。 二、高级复苏 医务人员借助于器械和药物进行的复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