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1-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了解)、探究(过程)。
地理信息技术的主体是遥感技术--R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重在应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加工(输出);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变化;地貌景观三维可视化;追踪台风轨迹;灾难风险评估(图层叠加))。
学情分析
内容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基于此,结合实例,分析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
不同自然灾难的地区分布。
(二)综合思维
从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看待自然地理问题。
(三)地理实践力
学会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避防灾难。
人地协调观
树立科学防灾、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探究一遥感技术
1.教师课件展现下列表格。
定义
特点
防灾减灾应用
遥感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2.学生阅读课本P114--P115全部内容,独立思考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3.学生展现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4.教师结合课件,总结。
(过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吗?
探究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教师课件展现下列表格。
定义
特点
防灾减灾应用
遥感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2.学生阅读课本P116全部内容,独立思考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3.学生展现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4.教师结合课件,总结。
(过渡)假如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监测哪些方面?
探究三地理信息系统
1.教师课件展现下列表格。
定义
特点
防灾减灾应用
遥感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2.学生阅读课本P114--P115全部内容,独立思考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
3.学生展现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
4.教师结合课件,总结。
5.图层叠加问题的争论。
叠加图层
新生(应用)主体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
滑坡易发区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泥石流易发区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
深埋垃圾场选址
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人口密度、行政区划、行政区人口基数
行政区人口增长率
(三)课堂小结
遥感技术--RS的应用:了解自然灾难的分布;、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应用:为实地争论做“向导”、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分析、推测自然灾难的发生与提出规避建议。
作业布置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放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1.利用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监测地面,其优点是()
①探测范围大②猎取资料快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猎取信息量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在救援中利用GPS技术可以帮忙救援人员()
①快速确定位置②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③削减生命财产损失④消退灾难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88年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3S”技术在灾难的监测和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本次火灾中地理信息系统可进行()
A.猎取火灾数据信息 B.灾难分析并建立模型
C.交通指挥调度 D.发觉燃烧的烈火
板书设计
定义
特点
防灾减灾应用
遥感技术
远距离感知
探测范围大,猎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实时监测;快速识别自然灾难影响范围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供应周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精确定位,发出求救信号,准时报告位置和受灾状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地理信息系统
处理地理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操纵电子地图
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叠加分析
教学反思
1.多为探究性问题,不必标准答案圈定思路。
2.例析法充分应用。
3.图文结合,关键词总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