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三节防灾减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15-
第三节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指导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主要内容:
(1)灾难监测。
①我国灾难监测系统组成: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②作用:对自然灾难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难防卫。
(3)灾难救援与救助。
①行动:依据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
②目的: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快乐理救济。
(4)灾后复原。
二、自救与互救
1.主要任务: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
2.详细做法:
(1)灾前打算。
洪涝、台风多发区
刚好关注天气预报及灾难预警信息
地震震前打算
打算应急救援包、牢记撤离路途和旁边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与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2)灾中撤离和救助。
撤离
洪水来袭,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命
地震发生时,应刚好、有序地撤到平安地带
遇到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不能
逃脱
尽可能进行自我爱护,并找寻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对别人进行救助,要时刻留意爱护自己和被救者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防灾减灾指导方针是生产自救、互助互救。 (×)
②目前,地震能精确预报。 (×)
③要利用监测系统对自然灾难进行动态监测。 (√)
④灾后复原能增加防灾实力。 (√)
自2024年9月至2024年2月,一场肆虐澳大利亚长达5个多月的山林大火,造成至少29人死亡,不计其数的动植物毁灭。经济可能遭遇数十亿澳元的损失。
削减山林火灾发生可实行哪些措施?
提示:生物措施:种植不易着火的植物、营造混交林等,阻隔和限制火线的扩散;工程措施:设置防火隔离带、修建道路防火工程等;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火源管理;加强丛林火灾预报预警;提高公民防火意识。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在地震多发区应刚好关注天气预报。 (×)
②遇到泥石流应快速顺着山坡向下跑。 (×)
③地震过后马上回家看房内财物损失状况。 (×)
实力一自然灾难防卫措施分析
1.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灾难救援与救助的实质是什么?
1.工程性措施:
含义
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三个方面变更自然灾难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途径
变更地表环境,防止并减轻自然灾难
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
阻隔或限制灾难与人口、财产等的干脆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爱护堤内人口和财产平安
建立护坡、挡墙等阻拦物,避开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
变更财物特征,提高抗灾性能,削减灾难损失
兴修水库、电机井等工程配套设施,防洪抗旱
加固房屋,增加抗震性能
2.非工程性措施:
3.案例分析——洪涝灾难的治理措施:
(1)工程性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索,详细要求是:
①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②中游——利用低凹地建蓄洪、分洪工程。
③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2)非工程性措施。
①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②加强洪涝灾难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安排;宣扬教化;实行防洪保险等。
4.地质灾难的防卫措施:
5.主要气象灾难的防灾措施:
类型
防灾减灾措施
台风
加强监测、预报;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寒潮
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做好农作物和牲畜的防寒保温;交通和供电部分实行相关措施
干旱
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循环用水,节约用水;改进耕作制度等
【特殊提示】工程性防卫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卫措施的区分与联系
(1)区分: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化等途径达到减灾、防灾目的的防卫,就是非工程性防卫。工程性防卫措施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分就是“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2)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都坝河小流域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东北部,距离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约20千米,是地震灾难极重灾区。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数次强降雨中,都坝河小流域内多条沟出现了高频度、大范围、群发性的泥石流灾难。2017年底,都坝河小流域综合整治方案中的陈家坝泥石流治理工程建成,为陈家坝乡场镇及两岸居民区的生命财产,筑起了一道平安屏障。
(1)都坝河小流域为什么多发泥石流灾难?(综合思维:从要素、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
提示:都坝河小流域多山地,地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