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实例浅谈如何细读文本.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合教学实例浅谈如何细读文本
阅读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细读则可以让学生深入课文内容中。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状态,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提高阅读的效果。
1.填充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描述方向
众所周知,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多,很多课文内容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要直接让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延展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文章的大致描述方向。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阅读,提升阅读效率,也能让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分析文章特色。例如,在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章时,教师先为学生描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日军向我国发起大规模的扫荡,想要与八路军进行决战,所以上级决定带着主力军撤出狼牙山。在七连顺利完成转移之后,只剩下六连的五人负责拦截敌人。这五位英雄借助手头的一切工具奋力阻击敌人,面对强大的敌人宁死不屈,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让国人倍受触动。如果没有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小学生很难理解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因而就不容易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亮点句式挖掘,抓住文本语言要素
语文课本里面有许多的特色语句,小学生对这些句式的关注度不高,所以他们不具备较强的文本理解和阅读能力。因此,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关注文章整体内容的过程中去研究不同的句式差异,找准语言要素,从句子的意思、感情、语气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保证学生在细读文本时的精准度。例如,在《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在描述丁香的过程中用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是大概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并没有深入地分析语言特色,很难体会到丁香之美。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词句。如文中提到: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在这一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丁香赋予女性的妩媚特色,以更为动态的方式来为大众展现自己的美。比如,文中提到“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作者在这一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和印象派的画作比较,让我们看到了雨中的丁香仿若色彩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特征,把丁香这一景物刻画地更为生动。所以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去挖掘文章中句式的亮点,找准文本特色,以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丁香之美的赞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