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 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
3、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试题的计 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生谈话: 师: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什么?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乘号后面的数 叫什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板题:乘加 乘减。 师:一年级我们学过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说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生答)有小括号又该怎么计算?谁能大胆的来猜测一下乘加,乘减 的运算顺序?(生答) 2.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 对、生生对) 过渡: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我们大家有信 心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刚才大家的猜测吗?(生答)老师期待大 家在课堂上的表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 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 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 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例五。1, 过度。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 样解决这个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 (3) 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 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 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 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 11(个) (4) 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 们称为乘加、乘减。 (5)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 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二第4题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 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 法口诀的方法。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画的方法,自己设计一道乘加乘减 的题。
四、总结 师:回过头来看一开始我们的猜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大家真了不 起!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自己的猜测,成了小小数学家,老 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你能给大家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 3×3+2=11(个) 3+3+3+3-1 4×3-1=11(个)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