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深圳市2024学年高中地理《5.2产业转移》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发布:2025-04-05约4.7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深圳市2024学年高中地理《5.2产业转移》教学实录新人教版必修3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2024学年高中地理《5.2产业转移》教学实录新人教版必修3

设计思路

本课以《5.2产业转移》为主题,结合新人教版必修3地理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产业转移的动因、过程和影响。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产业转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产业布局;提升区域认知,理解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差异及原因;增强人地协调观,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等基本概念。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对工业分布、交通布局等有一定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地理学科普遍保持一定的兴趣,尤其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关注度高。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地理问题时,可能存在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情况。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观察、实践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对产业转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其内在逻辑;

(2)分析案例时,可能因空间想象力不足而难以理解产业布局;

(3)综合评价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时,可能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产业转移的动画演示、相关区域地图等。

3.实验器材:无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深圳市近年来产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深圳是如何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

2.提出问题:为什么深圳能够吸引大量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对深圳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主题——产业转移。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产业转移的概念:介绍产业转移的定义、类型和原因。

2.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3.产业转移的过程:讲解产业转移的步骤,包括选址、建设、运营等阶段。

4.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就业、环境等方面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深圳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吸引更多产业转移。

2.分组展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产业转移对深圳的产业结构有哪些影响?

2.提问2:如何平衡产业转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深圳市产业转移地图,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创新教学活动(5分钟)

1.学生模拟产业转移过程,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企业、政府、居民等。

2.学生讨论并展示模拟结果,教师点评。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产业转移促进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创新教学活动:5分钟

7.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学时长: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产业转移的概念、动因、过程和影响,能够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产业转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分析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产业布局,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对复杂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3.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模拟产业转移过程和地图展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迁移。

4.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模拟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5.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