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活动B《我的课间活动·课间游戏我来玩》(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docx
第3课活动B《我的课间活动·课间游戏我来玩》(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3课活动B《我的课间活动·课间游戏我来玩》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参与和评价课间游戏,学生能够认识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学会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同时锻炼合作沟通能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设计富有创意的课间游戏。
2.引导学生参与游戏,体验合作与竞争。
难点:
1.学生对课间游戏的设计缺乏创新思维。
2.学生在游戏中难以平衡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解决办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设计新颖的游戏。
2.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在竞争中保持公平竞争的态度,通过规则和角色分配来平衡合作与竞争。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我的课间活动·课间游戏我来玩》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间游戏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展示游戏规则的视频。
3.教学工具:准备记号笔、白板或投影仪等,以便于展示游戏设计和讨论结果。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确保空间充足,便于学生分组活动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玩耍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我的课间活动·课间游戏我来玩》,探索如何设计有趣、健康的课间游戏。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游戏设计原则
-创意性:游戏内容要新颖,富有想象力。
-健康性:游戏要有利于身心健康,避免激烈竞争。
-互动性:游戏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
-可行性:游戏要简单易行,适合在课间进行。
(2)游戏设计步骤
-确定游戏主题:围绕健康、合作、趣味等主题设计游戏。
-设计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目标、参与人数、时间限制等。
-创造游戏道具:利用现有资源或简单制作道具。
-演示游戏过程: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了解游戏玩法。
(3)小组合作设计游戏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游戏设计。
-交流:各小组展示游戏设计,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实践:请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游戏进行实际操作。
(2)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游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游戏设计原则、步骤和小组合作过程。
(2)总结:设计有趣的课间游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任务: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个适合家庭玩耍的课间游戏,并说明设计思路。
(2)下节课分享:请各小组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家庭课间游戏,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能够掌握课间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创意性、健康性、互动性和可行性。
-学生学会设计游戏规则,包括游戏目标、参与人数、时间限制等。
-学生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或简单制作道具,实现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学生通过模拟演示,了解游戏玩法,提高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合理建议,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分享和评价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生认识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学会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
-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竞争,培养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学生通过参与设计、实施和分享游戏,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综合实践能力方面: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计出适合自己和他人的课间游戏。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规划、组织、协调和沟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5.社会适应能力方面: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