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二.doc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报告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项目名称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
实验日期2015.4.20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
实验逻辑原理图与分析WR
WR
RD
D7--------D0
D7------D0
6116
A7------A0
OE#
CS#
A10—A8
RD#
WE
读写译码
MR
MW
T3
IOM
74LS273
74LS245
AD7
----
AD0
LDAR
IN单元
IOR
IN_B
实验原理图
分析:存储器数据线接至数据总线,数据总线上接有8个LED灯显示D7--D0的内容。地址线接至地址总线,地址总线上接有8个LED灯显示A7--A0的内容,地址由地址锁存器(74LS273,位于PCAR单元)给出。数据开关(位于IN单元)经一个三态门(74LS245)连至数据总线,分时给出地址和数据。地址寄存器为8位,接入6116的地址A7—A0,6116的高三位地址A10---A8接地,所以其实质容量为256字节。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数据总线MEM单元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数据总线
MEM单元
AR单元
xxxxxxxx
xxxxxxxx
IN单元
A10
A8
OE#
CE#
WR#
RD#
XMWR
XMRD
LDAR
T3
1
IN_B
RD
将地址打入到AR中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数据总线
MEM单元
AR单元
xxxxxxxx
xxxxxxxx
IN单元
A10
A8
OE#
CE#
WR#
RD#
XMWR
XMRD
LDAR
T3
1
IN_B
RD
将数据打入到存储器中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数据总线
MEM单元
AR单元
xxxxxxxx
xxxxxxxx
IN单元
A10
A8
OE#
CE#
WR#
RD#
XMWR
XMRD
LDAR
T3
1
IN_B
RD
将存储器中的数据读出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
存储器中的00H、01H、02H、03H、04H地址单元中分别存储了数据11H、12H、13H、14H、15H。
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的写操作是:首先应该打开IN单元的输出开关IN_B,将地址信号通过地址总线打入到地址寄存器AR中,然后关闭地址寄存器的门控信号LDAR和存储器的读写WR/RD/IOM。然后再将IN单元的输出开关IN_B打开,打开输入三态门,使存储器处于写状态,然后将数据通过数据总线写入到存储器MEM单元中。重复上述操作,写入对应地址的对应数据。
读操作则和写操作类似,也是先将IN单元的输出开关IN_B打开,然后将地址信号通过地址总线打入到地址寄存器AR中,接着关闭IN单元的输出单元IOR,使存储器处于读状态,然后将存储器当前地址中的数据内容显示到数据总线上。
五、实验问题分析、思考题与小结
1、实验问题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由于连接的线路比较简单,所以在进行接线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是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由于对实验题目的理解错误,导致实验失败。在老师的提醒下,再次仔细阅读完实验步骤后,准确实现的对数据的写入,以及相对应的数据的读取,最终完成实验。
2、思考题
(1)、实现IN单元的数据开关—BUS—AR的数据通路需要哪些控制信号?
答:需要地址寄存器门控制信号LDAR和数据开关控制信号IOR。
(2)、实现存储器读的数据通路需要哪些控制信号?
答:需要地址寄存器门控制信号LDAR、数据开关控制信号IOR和存储器的读写控制信号WR/RD/IOM。
(6)、本次实验有哪些收获?
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