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智能物联手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docx
第五章第二节《智能物联手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智能物联手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智能手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与河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紧密相连,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智能物联手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计算思维,通过分析手表的编程逻辑,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手表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在使用智能设备时注意个人隐私保护。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智能物联手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时间显示、运动记录、通知提醒等。
②理解智能手表的编程逻辑,能够分析简单应用程序的代码结构和工作原理。
③学会使用智能手表进行日常信息的收集和分享,如天气查询、社交互动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物联网的概念,并将其与智能手表的功能联系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②分析智能手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了解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
③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智能手表应用,需要综合运用编程和设计思维。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智能物联手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概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智能手表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智能手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功能,加深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智能手表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展示其功能和特点。
2.实物操作:让学生亲手操作智能手表,通过实践掌握使用方法。
3.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互动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首先,通过展示几款不同品牌的智能物联手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智能手表吗?它有哪些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①讲解智能手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时间显示、运动记录、通知提醒等,结合实际案例,如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使用到的功能。
②介绍智能手表的编程逻辑,以简单应用为例,如闹钟设置,讲解其代码结构和运行原理。
③分析智能手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及其与智能手表的关联。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①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台智能手表,让学生尝试使用手表的基本功能,如查看时间、设置闹钟等。
②编程实践:提供简单的编程任务,如编写一个简单的闹钟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③案例分析:展示一个智能手表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详细内容:
①物联网应用:讨论智能手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如健康监测、智能家居等。
②数据安全:探讨在使用智能手表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③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智能手表应用。
-举例回答:
-物联网应用:学生讨论了智能手表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如监测心率、睡眠质量等。
-数据安全:学生提出了加密通信、定期更新手表系统等保护数据安全的建议。
-创新设计:有学生提出设计一款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智能手表。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首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智能物联手表的基本功能和编程逻辑。然后,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如物联网概念的理解和编程实践。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智能手表的应用,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智能手表应用方案。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智能手表的硬件组成:介绍智能手表的处理器、内存、存储、传感器等硬件组件,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手表的功能。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常用的智能手表软件开发环境,如AndroidWear、AppleWatchOS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物联网技术: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手表中的应用,包括数据传输、设备互联、云服务等关键技术。
-智能手表应用案例:收集和分析一些流行的智能手表应用案例,如健康监测、运动追踪、导航等,展示它们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