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19课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9课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2.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高一阶段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然而,对于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政治、经济现象较为敏感,能够主动探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较为抵触。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但普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偏好独立思考的,也有倾向于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学生对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可能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次,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对历史现象的把握不够准确。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历史背景知识,难以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结合历史资料和现实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以便在课堂上跟随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因此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北洋军阀时期的图片,如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物肖像,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场景,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兴趣。
2.回顾旧知:简要回顾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二、新课呈现(约30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包括政治体制的演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文化思潮的变迁。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五四运动等,帮助学生理解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现象。
3.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2.要求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3.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4.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一、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变迁》
-作者:张海鹏
-内容摘要:本书详细介绍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等方面的变革。
2.《五四运动与中国近代文化》
-作者:胡适
-内容摘要:胡适在本书中探讨了五四运动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