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试种一粒籽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4试种一粒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试种一粒籽”为主题,结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生长过程,培养关爱生命、热爱劳动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种植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价值观,提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种植活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感恩自然,尊重生命。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常见的植物生长条件。他们可能知道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但对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种植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渐增强,但注意力和持久力相对较弱。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喜欢在游戏和互动中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正确播种、浇水,如何识别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耐心等待植物生长。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耐心而放弃种植活动,或者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植物死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挑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种子生长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种子、土壤、阳光等角色,增强学生对生长过程的体验。
3.进行种植实验,让学生亲手种植,观察植物生长,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5.通过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如让学生观看关于植物生长的科普视频,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试种一粒籽”,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种子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如何判断植物是否健康?”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小种子历险记》,引出“试种一粒籽”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结合图片和实际操作示范。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种植种子。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生长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种植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种子生长的知识,掌握种植技能。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试种一粒籽”课题,布置观察植物生长的日记作业,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植物生长相关的书籍、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观察日记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种子生长知识,培养持续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生长的秘密》: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周期、光合作用等,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