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PAGE
6-
第三节城市化
【施教内容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地理原理规律隐藏性强,理解难度大,故拟设计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作为第一课时就选取前两个标题施教。
本课施教内容与前两节的联系特别亲密,即城市化即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亲密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选取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15年的发展图,以读图思索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接着又以教材以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以此作为基础,供应了图2.19、图2.20、图2.21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索题和活动题,从时间这个维度重点探讨了目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等问题。最终,依伦敦为案例,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正确把握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记
2.明确城市化的动力因素,真实理解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缘由的基本原理。
3.驾驭世界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及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地理分析归纳概括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材对于本内容支协作乎认知与事物发展的逻辑依次,教学中宜根据城市化概念、标记——动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依次施教。
2.充分运用教材图表、资料协作多媒体技术,采纳图示引导分析归纳、列表对比、案例探究与问题式探讨等方法施教。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对推动城市化动力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关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普遍联系和唯物辨证的哲学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城镇化相关政策,并培育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建设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1.明确城市化主要标记及理解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缘由这一基本原理
2.精准驾驭世界城市化进程及不同阶段的特点
3正确把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1.驾驭从材料和图例中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实力的培育。
2.深刻理解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缘由的基本原理
情景创设【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多媒体展示两三幅城市景观图片)
(师)我先带领大家跑步游赏被联合国誉为“国际生态平安最佳城市”的大连、漂亮的青岛、上海外滩夜景,感受人类创建的城市旺盛之美。现在驻足上海,看看上海一百多年以来人口的变更,再细致阅读课本图2.16:读图思索(见课件)
1.比照上述几幅图,试归纳该地理事物现象的主要变更表现在哪些方面?2.说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板书一、城市化的含义
现象概括(通过P31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实行学生探讨→学生讲解→老师评价→老师总结的程序进行,老师引导学生视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然后引导学生思索这些变更的结果)
现象概括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肯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学生阅读,结合图2.17探讨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然后实行学生讲解→老师评价→老师总结的程序进行)(见课件)
1、结合教材说出推动城市化的驱动力有哪几方面,各个方面的包括哪些因素?
结论提炼2、用上节学过的人口迁移的有关学问原理说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缘由是什么?
结论提炼
(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化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
(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缘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3)主要缘由:经济发展不平衡
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起先的。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对图2.18并配以无锡实例分析世界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规律和主导缘由的揭示,然后进行图2.19内容的教学,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