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中东 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docx
8.1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东历史与文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2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
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中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与文化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2.增强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3.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感知中东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认识到中东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例如,通过地图展示中东地区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地理位置,强调其在“三洲五海”中的战略地位。
-重点二: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例如,详细介绍伊斯兰教在中东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其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重点三:中东地区的民族构成。例如,列举中东地区的主要民族,如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等,并分析其民族特点。
2.教学难点:
-难点一:中东地区的历史纷争。例如,分析中东地区历史上的宗教冲突、领土争端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复杂的历史背景。
-难点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例如,通过地图展示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引导学生思考石油资源对地区政治、经济的影响。
-难点三:中东地区的现代问题。例如,探讨中东地区的政治不稳定、难民问题等,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触摸屏地图、实物教具(如中东地区地图模型)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课程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中东地区历史与文化相关的在线视频、图片库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地图分析、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中东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东在哪里吗?它有哪些独特的文化?”
展示一些中东地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沙漠风光、宗教建筑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中东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中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部,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中东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东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中东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
详细介绍中东的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使用图表展示不同宗教的分布情况。
3.中东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东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中东案例进行分析,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伊朗核问题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中东地区的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东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如中东地区的能源问题。
每组讨论该案例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中东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中东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中东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政治局势等。
强调中东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东地区历史或文化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包括其位于亚洲西部、连接三大洲五海的重要性。
-学生了解了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以及这些宗教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掌握了中东地区的主要民族构成,包括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等,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