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2020)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即时通信重沟通》说课稿.docx
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2020)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即时通信重沟通》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即时通信重沟通》是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2020)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以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为教学载体,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即时通信的特点和优势,学会运用即时通信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认识到即时通信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学习即时通信的使用,提高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字素养,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即时通信进行团队协作,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重点掌握即时通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包括添加好友、发送消息、使用表情等。
2.理解即时通信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难点:
1.学生对即时通信软件的操作不熟悉,可能存在操作困难。
2.学生在交流中可能遇到网络问题或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引导正确使用。
解决办法:
1.通过示范操作,逐步讲解软件界面和功能,让学生跟随练习。
2.针对网络问题,讲解网络连接技巧,并强调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3.设置实际交流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练习,提高操作熟练度。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演示操作,直观展示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方法。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使用即时通信的经验,交流心得。
3.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实际沟通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即时通信软件的特点和功能,丰富教学内容。
5.设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与朋友或家人联系?”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即时通信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已知的通信方式,如电话、信件等,为引入即时通信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即时通信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常见的即时通信软件,如微信、QQ等。
-举例说明:以微信为例,展示如何添加好友、发送消息、使用表情等功能。
-互动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在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时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3.实践操作(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即时通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
4.案例分析(约10分钟)
-学生展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展示他们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即时通信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一种即时通信软件,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交流,并记录交流过程和感受。
-教师反馈: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即时通信使用技巧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过程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呈现、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即时通信的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即时通信软件的发展历程:介绍即时通信软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软件。
-即时通信软件的安全性:探讨即时通信软件在数据传输、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即时通信软件的跨平台功能:介绍即时通信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国内外知名的即时通信软件:列举国内外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如微信、QQ、WhatsApp、FacebookMessenger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即时通信软件的历史和发展。
-鼓励学生关注即时通信软件的安全使用指南,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