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招生语文模拟题(答案).docx
单独招生语文模拟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iè)炽痛(zhì)锲而不舍(qiè)
B.惬意(qiè)蓦然(mò)参差不齐(cī)
C.讪笑(shàn)哺育(pǔ)头晕目眩(xuàn)
D.磐石(pán)嫉妒(jì)浑身解数(xiè)
答案:B
解析:A项“炽痛”的“炽”应读“chì”;C项“哺育”的“哺”应读“bǔ”;D项“嫉妒”的“嫉”应读“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谧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B.懊悔锋芒必露一拍即合
C.撺掇杂乱无张参差不齐
D.屏嶂鞠躬尽瘁参差不齐
答案:A
解析: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程度过重,上课早退不能用这个词形容;B项“随声附和”是贬义词,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用在此处不恰当;D项“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通过……使”连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把“品质”改为“形象”;C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这些诗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C.《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集,相传为伊索所作,《蚊子和狮子》《狼来了》等故事都出自这部寓言集。
答案:D
解析:《狼来了》出自《一千零一夜》,不是《伊索寓言》。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性格很________,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
(2)面对敌人的威胁,他________不屈,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3)他的演讲________有力,深深地打动了听众。
A.内向顽强慷慨
B.内向坚强激昂
C.腼腆顽强激昂
D.腼腆坚强慷慨
答案:B
解析:“内向”指人的性格、思想感情等深沉、不外露;“腼腆”形容人害羞,举止不自然。(1)句强调不轻易表露想法,用“内向”更合适。“顽强”着重指坚韧、强硬;“坚强”着重指坚定、不屈服。(2)句面对敌人威胁不屈服,用“坚强”更合适。“激昂”指(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慷慨”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3)句形容演讲,用“激昂”更合适。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B.“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C.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答案:C
解析:A项“三、四十岁”表示约数,中间的顿号应删去;B项“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感叹号应在引号内。
8.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反复比喻、排比拟人引用、比喻
B.排比比喻拟人引用、拟人
C.反复比喻、排比比喻引用、比喻
D.排比比喻、拟人拟人引用、拟人
答案:A
解析:(1)“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2)把“红的”“粉的”“白的”分别比作“火”“霞”“雪”,同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