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招生语文模拟题(答案).docx
单独招生语文模拟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干涸(hé)叱咤风云(chà)
B.绯红(fēi)慰藉(jiè)锲而不舍(qiè)
C.匀称(chèng)畸形(jī)锐不可当(dāng)
D.庇护(pì)粗犷(guǎng)参差不齐(cēn)
答案:B
解析:A项“叱咤风云”的“咤”应读“zhà”;C项“匀称”的“称”应读“chèn”;D项“庇护”的“庇”应读“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谧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B.懊悔锋芒必露一拍即合
C.撺掇杂乱无张参差不齐
D.屏嶂鞠躬尽瘁参差不齐
答案:A
解析: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程度过重,上课早退不至于到不可救药的地步;B项“随声附和”是贬义词,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多含贬义,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与“提出宝贵建议”的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D.《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集,相传为伊索所作,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
答案:无错误选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________不可逼视的光。
(2)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________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________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A.坚忍瞻仰燥热
B.坚韧参观燥热
C.坚忍参观炎热
D.坚韧瞻仰炎热
答案:A
解析:“坚忍”指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坚韧”指坚固有韧性,(1)句中用“坚忍”更能体现眼神的坚定;“瞻仰”指恭敬地看,“参观”指实地观察,(2)句对纪念碑应用“瞻仰”;“燥热”除了热还有干燥的意思,更能与后文形成对比,(3)句用“燥热”更合适。
7.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排比比喻拟人
B.反复比喻拟人
C.排比对偶比喻
D.反复对偶拟人
答案:B
解析:(1)句“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2)句把“红的、粉的、白的”分别比作“火、霞、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句“害了羞”把薄雪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C.“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答案:D
解析:A项逗号应在引号外;B项“三、四十岁”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C项“喊着”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河”一般专指黄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