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喜看稻菽千重浪》参考课件1.ppt

发布:2024-10-13约2.6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知识技能?

一、学习通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二、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准确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

一、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

二、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袁隆平概述?

袁生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娑研究。70年代,袁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稗”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袁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袁虽已70多岁,但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基础梳理?

1.生字?

菽()馑()埂()穗()蔸()?蕊()籼()粳()蘖()?

2.多音多义词?

撒①()撒谎②()撒播?

3.词语(由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并板书,然后学生交流理解)?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饥馑:饥饿,饥荒。……?

②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这一过程说明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第二部分导读——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

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

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第三部分导读——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面对谣言,袁隆平是抱怎样的态度的??

面对贬斥杂交稻的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袁隆平心平气和,写了一封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言,以事实捍卫了科学的原则。?

第一部分导读——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①这一节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第四部分导读——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这一部分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的??

????⑴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⑵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⑶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七律·到韶山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一九五九年六月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掖yē(塞进衣袋或夹缝里)菽shū蔸dōu(相当于“丛”)屏气静神bǐng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淤yū泥贬biǎn斥chì(贬低斥责)籼xiān稻分蘖niè(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饥谨jǐn花蕊ruǐ稻穗suì粳jīng米田埂gěng字词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讨论①2001年春节刚过,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②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