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pdf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下列诗词俗语中有关声学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B.“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由空气传入人耳
C.“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猿的叫声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但余钟磬音”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B.“谁家玉笛暗飞声”,“笛声”是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噪声
3.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甲:能从不同的乐器演奏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B.图乙: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图丙:吹竖笛时,用手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街道旁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
4.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可以利用超声波观察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情况
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探究声音的产生,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是为了减弱噪声
D.I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响度
6.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某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与智能机器
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声音()
A.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B.不是由振动产生
C.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属于超声波
7.世界充满了声音,校园里就有很多关于声音现象。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是()
A.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声音响度
B.我们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
C.校园内禁鸣喇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上课铃声响起是声传递能量实例
8.如图所示是在河南舞阳出土8000多年前贾湖骨笛,它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管乐器。
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是()
A.骨笛发出声音是由骨笛振动产生
B.人耳听到骨笛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
C.骨笛发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用大小不同力吹骨笛是为了改变音色
9.如图是2025年央视春晚机器人扭秧歌情景。音乐节奏和韵律是机器人动作依据,机器人需要通
过先进AI算法“听懂”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实时调整动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A.音乐声不是由振动产生
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给机器人
C.机器人根据音乐节奏实时调整动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现场观众将手机调至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0.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