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2—
《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等18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51号)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的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国家标准计划号为Q424,项目周期18个月。
(三)起草过程
2024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经营司组织起草单位有关专家成立标准起草组,研究起草标准草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研讨座谈、调查问卷调研、实地调研等方式,形成标准草案初稿。2024年9至10月,征求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供销合作总社部门意见建议。组织行业协会、相关专家多次座谈研讨,研究采纳相关意见后形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3—
二、标准编制原则、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包括验证报告、统计数据等)及理由
本标准制定工作遵循安全性、可行性原则。以保障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为目标,标准规定的卫生要求与行业当前运输技术水平相适应,并考虑集装箱液袋、集装油罐等近年新兴的的运输方式,具有可操作性,以保障我国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产业健康发展,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一)编制原则
1.科学先进与适用性原则
以保障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安全为目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以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食品追溯体系评价实际情况,结合我国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实际情况,开展调研、研讨,制定本标准。
2.标准协调一致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本标准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协调性,确保标准间的兼容与互补,为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各参与方提供统一、协调的规范。
3.编写规范与完整性原则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标准编写格式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力求做到:覆盖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各环节要求;技术内容叙
—4—
述正确无误;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易懂;标准的构成严谨合理;内容编排、层次划分等符合逻辑与规定。
(二)标准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管理人员和制度、培训、运输容器基本要求、运输容器的清洁、维护和管理、散装运输作业和记录。本标准主要界定了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定义,规定了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容器应符合的基本要求,运输容器的清洁、维护和管理要求,散装运输过程中的装载、运输、卸载要求,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发货方、承运方和收货方的记录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定义、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运输容器基本要求、清洁维护管理、散装运输作业、记录管理等内容,适用于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食品安全管理,不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乳品散装运输及食品生产企业厂区内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确定依据是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涉及多个环节,需全面规范以保障食品安全;同时,食用植物油、乳品运输已有相关规定标准要求,厂区内运输风险相对较低,故排除在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出现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引用条款内容来自GB
5749、GB14930.1、GB/T18454-2019等标准,这些标准为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相关要求提供了基础依据,如生活饮
—5—
用水卫生标准、食品用洗涤剂标准、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复合袋标准等,确保本标准与现有标准体系协调一致。
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主要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等术语进行定义,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标准的准确理解和实施提供基础,来源于GB/T18454-2019及相关行业实践,确保术语的规范性和通用性。
4.管理制度和人员
本部分规定了从事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的发货方、承运方和收货方均应建立食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运输岗位从业人员,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确定依据是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涉及多个参与方,明确各方责任和人员要求,是保障运输过程食品安全的基础。
5.培训
本部分规定了相关方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运输安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留存培训考核记录。这是基于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运输过程符合安全要求。
6.运输容器基本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运输容器应使用食品专用容器,标识清晰,材料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