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doc

发布:2023-09-26约3.4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PAGE PAGE 2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运动习惯。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小组学习、分层递进等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克服困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展性学力。 二、教学内容 水平五,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篮球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球突破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从实用性来讲,由于其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动作衔接,保护球好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从发展身体素质方面,变向运球技术能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角度,学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因此,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该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及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高,模仿和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难调动。在上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基本掌握了运球的技巧,能熟练进行直线运球,但是,学生虽已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但学习新的技术动作还是有阻力,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拍按球的位置准确,急停、跨步、探肩动作连贯 教学难点:手脚配合协调,节奏清晰明确 六、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方法; 2、80%以上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通过固定障碍;发展速度,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通过合作学习与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以及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课堂流程 课堂常规 热身活动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讲练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能提高 游戏 运动负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内容安排,本节课运动密度大、运动负荷中等。练习密度:37-45%,预测平均心率:135-140次/分。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场地器材 两块篮球场,篮球四十一个,障碍物八个。 十、教学设计 PAGE 2 PAGE 2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 ? 授课对象 中专学生 授课教师 王向雷 教 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2、游戏:变向运球接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方法; 2、80%以上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通过固定障碍;发展速度,协调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3、通过合作学习与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能力以及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拍按球的位置准确,急停、跨步、探肩动作连贯 难点:手脚配合协调,节奏清晰明确 课序 教学内容 时间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 1、向学生问好; 2、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要求:精神饱满?, 声音宏亮。 1、成四列横队集合; 2、向老师问好; 3、听、答教师问题; 4、按教师安排见习; ? 要求:注意力集中,集合快、静、齐。 组织队形(图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跃身心 热身活动:(图二)四路纵队变成一路纵队绕两个篮球场的底线、边线运球慢跑两圈,在跑动运球的过程中喊出老师伸出的手势(剪刀、石头、布)。 2.熟悉球性:(图三) 1)拨指练习 2)体前换手抛球 3)头腰腿部球绕环 4) 胯下“8”字绕环 5)背后抛接球 6)原地反弹转体接球 3.小游戏 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持球站在三分线以内,听到吹哨后,运球的同时去打断别的同学的球,如果球被拍出三分线外,则做两个俯卧撑。 8’ 1、讲解路线、方法 2、带领学生熟悉球性 3、讲解游戏方法、规则 1、集中精神听从老师指挥,保质保量完成热身跑; 2、 随教师口令熟悉球性,注意变换练习方法 要求:控制好球,体会使球改变方向的方法 ? 要求:拍打别人球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球 1、热身队形:(图二) ?♀ ♀ ♀♂ ♂♂ 2、球性练习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三) 小组合组探究 小组合作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