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疆部优】《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docx

发布:2024-02-05约2.3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NUMPAGES4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艾青及诗歌的时代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深情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悟诗歌,引发学生与诗人的感情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深情诵读,体会诗人深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想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营造氛围。

请学生欣赏视频歌曲《共和国之恋》。

导入: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呢?是啊,古往今来,中华儿女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国难当头时,有的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殉国;有的以笔为枪,摇旗呐喊,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篇章。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感受诗人艾青所深深眷恋着的那片土地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土地”。

1、多媒体播放艾青介绍。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也享有声誉。其诗歌以“土地”“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

2、初读感知——“我”爱的土地。

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初步读出节奏和情感。

教师配乐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听节奏、语调和感情。

同学们,诗人所爱的“土地”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呢?

指名回答。(PPT同步出示图片)

3、回望历史——彼时的土地:南京大屠杀文字、图片资料。

介绍背景: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品读诗歌,揣摩意象。

问:回望了彼时的土地,同学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沉痛、悲愤)是啊,面对国难,吾心沉痛;面对侵略者,吾心愤恨;面对土地,吾心眷恋,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诵读这首诗吧!

1、全班深情齐诵。注意读出“沉痛、悲愤、眷恋”的感情基调。

2、请2名学生感情朗读。

思考解决:

1、鸟儿在歌唱什么?

2、请找出“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的修饰语,加上着重号(标出重音)。有感情地朗读这4个长句。

3、同学们,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的感情,你们能读出来吗?

请用“读句诗,我感受到了”来说一句话。

4、象征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读,连一连,把握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意象象征

鸟儿祖国大地

土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河流、风光明、希望

黎明日军侵略

暴风雨诗人自己

四、精读诗歌,把握主题。

1、用波浪线画出诗人直抒胸臆的句子,深情诵读,说一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深沉炽热的爱国情,对土地的眷恋和热爱。)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精神?

(隐含着献身之意、牺牲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

3、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男、女生分读,师生共读。

全班诵读,领诵、齐诵,试着背诵。

4、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诵读感悟,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地的深沉眷恋,也引发了我们心灵的共鸣。虽然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因为它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爱和平,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而今,我们的国家安定幸福、繁荣昌盛,面对这大好河山,我们是不是也该像鸟儿一样尽情歌唱,抒发一下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五、仿写诗歌,升华感情。

1、看图抒情。根据画面意境,用“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四字词语)”来抒情。

示例:我爱这土地,因为它风景秀丽。

参考: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美丽富饶。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历史悠久。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文化灿烂。

……

2、仿写诗歌。请同学们立足于我们当下盛世,仿照这首诗,试写一首诗。全班交流。

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用动听的喉咙歌唱:

这被中华文明所浸润着的土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