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1).doc

发布:2024-04-27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2/NUMPAGES2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展示春天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自然春天的美。

提问:你见过哪些表现春天的艺术作品?

学生欣赏感受,并回答,教师举例总结。

2.分析艺术作品中表现春天的不同特点。

(1)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梅石溪凫图》,作者宋马远。

(2)中国现代绘画作品:

《春如线》,作者吴冠中。

(3)外国现代绘画作品:

《初春》,作者彼得·季莫费耶维奇·福明。

(4)中国雕塑艺术:

《春风》,作者张德峰。

(5)外中国版画作品:

《桥之春》,邬继德。

(6)现代水彩画作品:

《初春的阳光》,作者赵云龙。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表现春天的感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现?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分析不同作品的表现方法、表现的内容、表达的主题。

三、创作

要求让学生尝试运用绘画的方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

之所以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家都在表现春天,是因为春天: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

春天是活力的象征,

春天是希望的象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