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单招语文试卷测试题及答案2024高职单招语文考试练习题.docx
高职单招语文试卷测试题及答案2024高职单招语文考试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ì)炽痛(zhì)戛然而止(jiá)
B.畸形(jī)伫立(zhù)参差不齐(cī)
C.哽咽(yàn)哺育(bǔ)鲜为人知(xiǎn)
D.惬意(qiè)污秽(suì)潜心贯注(qián)
答案:B
解析:A项“炽痛”的“炽”应读“chì”;C项“哽咽”的“咽”应读“yè”;D项“污秽”的“秽”应读“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懊悔祈祷锋芒必露
B.撺掇屏嶂鞠躬尽瘁
C.撺掇屏嶂鞠躬尽瘁
D.撺掇屏嶂鞠躬尽瘁
答案:D
解析:A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B项“屏嶂”应为“屏障”;C项“锋芒必露”“屏嶂”错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程度过重;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诗集包含了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的内容。
D.《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D
解析:《白雪公主》出自《格林童话》,不是《安徒生童话》。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人,__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A.管束宽恕体谅
B.管理宽恕体谅
C.管束体谅宽恕
D.管理体谅宽恕
答案:A
解析:“管束”有约束、管教的意思,比“管理”更能体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约束;“宽恕”侧重于宽容饶恕,“体谅”侧重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根据语境,应先“宽恕”再“体谅”。
7.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A.排比拟人
B.反复拟人
C.排比比喻
D.反复比喻
答案:B
解析:“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8.下列诗句的作者与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王维唐代
B.陶渊明东晋
C.孟浩然唐代
D.苏轼宋代
答案:B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9.下列词语中,“济”的意思与“同舟共济”中“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无济于事
B.济世安民
C.人才济济
D.缓不济急
答案:B
解析:“同舟共济”的“济”是“过河,渡”的意思,引申为“救助”。A项“无济于事”的“济”是“有益”的意思;B项“济世安民”的“济”是“救助”的意思;C项“人才济济”的“济济”形容人多;D项“缓不济急”的“济”是“救”的意思,但侧重于时间上的来不及。“济世安民”和“同舟共济”中“济”的意思更接近。
10.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