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盘古开天地》教案.docx

发布:2023-05-14约3.4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盘古开天地》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 2019 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 题:神话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 基于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 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 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2) 基于阅读与鉴赏: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 基于表达与交流:乐于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4)基于梳理与探究: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及解决问题。 2.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但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读书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无法深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学生关注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劈、缓”等7个生字,会写“缓、滋”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评价任务 1.认识“劈、缓”等7个生字,会写“缓、滋”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话题导入,激趣揭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记忆最深的神话故事是哪个?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2.师:什么是神话故事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交流谈认识,教师总结“神话”相关知识。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一看吧。 通过交流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积极学习状态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2.检查生字认读,教师相机提醒学生重点字读音。 3.书写指导。 (1)认读本课会写字。 (2)教师按照字形结构归类指导。 (3)师生交流易错字书写要点。 4.观察文中四幅图,读课文,找出文中与图画对应的段落,并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幅图:第1自然段——在混沌中沉睡 第二幅图:第2自然段——劈开天地 第三幅图:第3、4自然段——顶天立地 第四幅图:第5、6自然段——化身万物 5.你能用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写4个生字。(完成评价任务一)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精读课文,体会神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神奇的描写。品读这些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与同学进行交流。 (1)第1自然段 天地未形成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语“混沌”“大鸡蛋”,结合关键词说感受。 (2)第2自然段你“看”到了盘古劈天开地时哪些神奇的画面? 结合图片演示盘古劈天开地的神奇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中的反义词。 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从盘古的一系列动作,你感受到了盘古怎样的人物形象?预设1:力大无比。预设2:勇于开创。 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文中神奇的地方。(完成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巩固练习,课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