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和诊断.pptx
冠心病的心电图变化和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本演示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相关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诊断要点,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诊断水平。作者:
什么是冠心病?定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这种病变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基本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内膜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斑块逐渐增大,可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诱因。
冠心病的类型12345无症状型冠心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心绞痛型冠心病典型症状为胸骨后压榨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持续性胸痛,伴有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和心肌酶升高。缺血型心肌病长期缺血导致心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猝死型冠心病患者突然死亡,多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吸烟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高血压增加心脏负荷,损伤血管壁高胆固醇促进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糖尿病加速血管病变,增加并发症风险肥胖与多种代谢异常相关,增加心脏负担
心电图基础知识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时间小于0.12秒,高度小于0.25mV。QRS波群表示心室除极过程,正常时间小于0.12秒。Q波正常应小于0.03秒,电压小于R波的1/4。T波表示心室复极过程,通常与QRS波群方向一致。正常T波圆钝、光滑,与基线呈弓形过渡。
正常心电图的特征心律与心率正常为窦性心律,节律整齐。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P波、QRS波群、T波形态规则。ST段和T波ST段正常在基线上或轻微抬高不超过0.1mV。T波正常呈圆钝上升,急剧下降。各导联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冠心病心电图变化的病理基础心肌缺血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细胞代谢异常,复极过程受扰。心电图表现为T波改变,如对称性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失调。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坏死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电活动消失。心电图表现为病理性Q波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要素病理性Q波心肌坏死的特征性表现,不可逆改变。表示透壁性心肌梗死已经形成。ST段抬高急性期心肌损伤的标志。抬高程度与缺血严重程度相关。T波倒置心肌缺血的常见表现。可见于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
病理性Q波的特征Q波增宽宽度超过0.04秒,表示心肌坏死区形成了电静默区。Q波加深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高度的1/4,反映坏死范围较大。Q波形态异常出现粗钝与切迹,代表心肌坏死后心室内传导异常。多导联出现同一解剖区域的多个导联同时出现,暗示梗死范围较大。
ST段抬高的特征超急性期高大尖锐的T波伴ST段轻度抬高,常被忽视。急性期典型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单相波。抬高程度肢体导联抬高≥0.1mV,胸导联抬高≥0.2mV为诊断标准。动态变化随时间推移逐渐回落,通常2-3周可恢复至基线。
T波倒置的特征形态特点对称性倒置,呈尖锐或圆钝形态。深度通常大于0.1mV,可达0.5-1.0mV。可伴有QT间期延长。动态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时,T波倒置一般出现在ST段回落后。倒置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永久存在。冠状动脉再通后可出现假性正常化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演变1超急性期发病6小时内,T波高尖,ST段轻度抬高。这个阶段容易被忽视,但有极高的临床价值。2急性期发病数小时至数天,ST段明显抬高,出现单相波。此时可能出现病理性Q波。3亚急性期发病数天至2周,ST段逐渐回落,T波倒置。Q波更加明显和稳定。4慢性期发病2周后,ST段基本回到基线,T波可能持续倒置。病理性Q波长期存在。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梗死部位受累导联相关冠脉前壁梗死V1-V4左前降支侧壁梗死I、aVL、V5-V6左回旋支下壁梗死II、III、aVF右冠状动脉后壁梗死V7-V9(镜像:V1-V3)右冠或左回旋支
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受累导联主要表现在胸前导联V1-V4。广泛前壁梗死可累及I、aVL导联。典型变化V1-V4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急性期ST段明显抬高,形成单相波。T波由高尖变为深而对称的倒置。R波进行减低或消失。
侧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I导联改变病理性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aVL导联改变早期出现ST段抬高,随后T波倒置。V5-V6导联改变ST段抬高较明显,R波进行减低。
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受累导联主要表现在II、III、aVF导联。III导联变化通常最为明显。典型变化II、III、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常伴有倒向改变:I、aVL导联ST段压低。
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V7-V9常规导联直接记录改变需使用特殊后壁导联V1-V3镜像导联出现特征性镜像改变≥0.04sR波时限V1-V2导联R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