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发展与合作(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docx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3.国际合作与竞争
4.我国经济发展与合作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全球视野,认识到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差异。
2.增强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国际合作关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
4.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理解经济发展模式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讲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强调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例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
-突出我国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特点,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背景和意义。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难点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例如,通过比较日本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难点二: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复杂关系。例如,通过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案例,让学生理解国家间合作与竞争的动态变化。
-难点三:我国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区域差异。例如,通过对比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电子白板、投影仪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课程网络平台、地理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数据图表、国际合作案例视频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案例分析材料、角色扮演活动道具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国家有多少种经济发展水平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用时: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如日本与非洲国家的对比,讲解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讲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为例。
-强调我国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特点,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背景和意义。
-使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数据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用时:2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强调关键点。
-用时: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某些地区能够实现快速经济发展?”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文化差异、政治因素等。
-用时: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领导人,讨论如何加强国际合作。
-学生分组准备,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点评,强调合作与竞争的平衡。
-用时: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你认为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发挥地理优势?”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观点。
-教师总结,强调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用时: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料,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强调作业完成的要求和截止时间。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世界地理发展报告》:这是一份由联合国发布的年度报告,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全球性挑战。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这本书从全球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国际经济合作案例集》:收集了多个国际经济合作的案例,包括跨国公司的运营、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等,适合学生深入理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复杂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上述拓展阅读材料中的任意一本,深入了解特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或国际合作的案例。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