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频50题)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解析版).docx

发布:2024-12-30约3.72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1页共NUMPAGES35页

试卷第=page5252页,共=sectionpages5353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真题汇编(统编版)

涉及考点

HYPERLINK考点02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考点03人民解放战争

考点04综合考查

考点01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考点01

1.(23-24高一下·广东茂名·期末)1931年10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了以下内容(节选)。这折射出当时(?)

在安大略省温莎市的白人,吃惊地看到400名加拿大华人采取与波斯顿茶叶党同样的举动,把价值6000美元的日本茶叶、丝绸和海鲜集中在一起,浇上汽油……然后点燃货物。

A.海外侨胞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中华民族抗战得到世界支持 D.危机促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美国、中国)。根据1931年10月26日《时代周刊》中的报道可知,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海外侨胞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活动,这是海外侨胞爱国主义热情的表现,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的行为主体是海外华人,未涉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

2.(23-24高一下·江西新余·期末)1932年,我国将“纪念日和国耻痛史”“中华民国开国史”“不平等条约”等重要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编写旨在()

A.构建起国家课程的标准体系 B.推动边疆史地研究

C.唤起民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D.培育国民民主意识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32至1936年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2年和1936年将这些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对于民族危机的认识和紧迫感。通过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国家遭受的屈辱历史,包括不平等条约和领土的丧失,旨在唤起民众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激励年轻一代为国家的复兴和抵抗外来侵略而奋斗,C项正确;“构建国家课程标准体系”是手段,并不是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这有助于推动边疆史地研究,但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族危机的紧迫性”,国民民主意识的培育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23-24高一下·河南·期末)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美国对事变表示遗憾和忧虑。日军攻陷锦州后,美国只是宣称“不承认主义”而已。英、法态度则更加消极,英国甚至拒绝同美国一起向日中发出照会。美、英、法的这种态度(?)

A.主要缘于欧洲战场的牵制 B.促使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野心 D.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的这种态度是绥靖政策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欧洲战场还未开始,排除A项;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不是缘于英、法、美的退让,排除B项;英、法、美的这种态度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4.(23-24高一下·云南昭通·期末)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B.各阶层都积极参与革命

C.危机下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可知,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再到抗战,呼吁救亡图存的群体扩大到了全民族,体现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参加爱国运动的群体越来越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公车上书”非革命手段,各阶层也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救亡图存运动的群体不断扩大,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是其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