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ppt

发布:2025-04-08约1.8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计科205罗梓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六月(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从外部环境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01020304相同点: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从改革的内容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从运动的实行方式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治集团酝酿、引发、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这么多相同点01那为什么结果却不同呢?02(深层分析,探寻不同)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添加标题变法背景添加标题变法内容添加标题变法态度添加标题依靠力量添加标题六不同:变法准备变法条件变法背景1明治维新前期,德川幕府控制着整个日本。加上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民族存亡未知。当时的“尊王攘夷”运动风起云涌连续几十年。幕府后期,日本发现西洋文明似乎更为优越,尤其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得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西学运动。2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模式,土地私有制下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互相勾结,使旧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较大。变法领导人变法准备1日本明治维新变法不但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而且在人才上、经济实力上等都为明治维新做了充分的准备。2戊戌变法报纸为变法做宣传外,既无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准备,也没有思想上和人才上的准备。变法的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失败也在所难免。变法条件1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变法的进行没有受到封建势力太大的阻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2而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各个领域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有着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傀儡。傀儡皇帝光绪戊戌六君子后档控制慈禧变法内容1明治维新不但有“大政奉还”的高明策略,而且有具体可行简明扼要的方案.2戊戌变法完全没有一个主要明确的改革方案.1另外两次变法的重点也不同。明治维新的主要工作,是从无到有,重点是建立原来没有的东西.2戊戌变法则是从旧到新,重点首先是要将原来的否定,然后另外推出一套新的政策,这样阻力就很大。大政奉还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明治天皇(日本第122代天皇)德川庆喜(江户幕府末代征夷大将军)变法态度为了避免外国势力的介入,日本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迫使德川幕府将“大政奉还”。日本明治维新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戊戌变法维新派一直希望得到外国势力的帮助。同时孤注一掷的将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维新派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固守保守思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