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 刘洁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 用史实说明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洲的影响 欧洲: 1、1848年欧洲革命和维也纳体系瓦解2、19世纪20、3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3、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4、寻找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开展殖民扩张5、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美洲 促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扩张领土、西进运动、南北战争。 工业革命对亚洲又有何影响呢? 1.亚洲遭受西方国家侵略,掀起亚洲革命风暴 2.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 制作:刘洁 明治维新 1868----1873年 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 二、倒幕运动 3、阶级矛盾: 2、经济方面: 1、政治方面: 4、民族矛盾: 在幕府统治下的闭关自守、封建落后国家 封建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发展,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美国率先打开大门,列强纷纷侵入 内因 外因 前提条件 基地 倒幕派的组成(主体、支持) 手段 结果、影响 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思考:在以上背景中,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闭关自守、封建落后、内忧外患、矛盾激化、武装倒幕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幕府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新兴地主、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 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什么叫明治维新?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政府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我们怎样认识这些措施? ①政治上: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②经济上: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 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式军 队,准备对外扩张, ④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2、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 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 士特权 3、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 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1、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 确认土地私有权 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废除关卡、兴办工厂 除旧布新 缓和矛盾 富国强兵 明治维新的结果和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 (2)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民 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日本仍然存在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4)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 义国家。 19纪下半期,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为什么一成一败?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强大,无法推行。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 具体措施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力量强大。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领导力量 (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社会背景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项目 本节我们学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浪潮兴起,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尽管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产生的结果因国情不同而有差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导致资本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