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出师表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出师表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出师表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出师表教学实录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出师表》,学生能够理解忠诚、智慧、勇敢等传统美德,提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言文的魅力,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分析其忠诚于蜀汉、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②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工整、辞藻华丽,体会文章的文采和艺术性。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历史价值。
②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如判断句、省略句、通假字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诸葛亮决策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提升学生的历史观和思辨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出师表》原文和配套的注释本。
2.辅助材料:准备与《出师表》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以及诸葛亮的生平简介视频。
3.教学课件:设计包含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的PPT课件。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便利的讨论空间。
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征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兴趣。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诸葛亮在视频中表现出的哪些品质和才能?这些品质和才能在《出师表》中会有怎样的体现?
3.引导学生思考:《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篇奏章,那么,他在这篇奏章中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和主张?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提出了北伐中原、报效国家的政治主张。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出师表》的文体特点,如奏章、文言文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2.阐述诸葛亮的主张:分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如北伐中原、重用人才、励精图治等。
3.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通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
4.引导学生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背景,讲解诸葛亮这一精神品质的历史价值。
5.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对文章中某些句子、词语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b.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c.你认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2.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出师表》的主要思想、人物形象和文章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和主张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在学习《出师表》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培养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知识点梳理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篇奏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以下是本课的知识点梳理:
一、文章背景
1.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诸葛亮辅佐刘备的时期
3.《出师表》的写作时间和目的
二、文章结构
1.引言:诸葛亮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之情
2.主体:分析北伐中原的必要性,提出政治主张
3.结语:表达对刘备的感激之情,表明忠诚之心
三、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1.北伐中原:诸葛亮提出北伐中原,统一国家的政治主张
2.重用人才:诸葛亮主张选拔贤能,任人唯贤
3.励精图治:诸葛亮强调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四、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忠诚: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2.智慧:诸葛亮足智多谋,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