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中秋节》教学设计 浙教版.docx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中秋节》教学设计浙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嘿,各位小可爱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秋节的那些事儿!??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我们这节课将围绕《中秋节》这个主题展开。首先,我会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入,让大家对中秋节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咱们一起动手做月饼,感受中秋节的氛围。最后,我会引导大家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哦!??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传承:培养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社会实践:通过动手制作月饼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团圆美满的氛围,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思维发展:通过故事讲述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中秋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通过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等,使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重点二:中秋节的文化象征意义。强调中秋节作为团圆、和谐、感恩的象征,引导学生理解节日背后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
2.教学难点:
-难点一: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理解。学生可能对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统故事的理解有限,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寓意。
-难点二:月饼制作工艺的掌握。制作月饼是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可能对面粉的调制、模具的使用等步骤不熟悉,需要教师详细演示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成功完成月饼制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系统
-课程平台:教材配套的在线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实物月饼模具、面粉、糖、馅料等制作材料,中秋节主题的PPT或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展示月亮、月饼、团圆的图片,营造节日氛围。
2.**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吗?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
3.**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了解。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一起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中秋节的来历(5分钟)**
-讲解中秋节的起源,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说故事。
-提问:“为什么人们会过中秋节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中秋节的习俗(10分钟)**
-讲解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传统习俗。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中秋节习俗。
-提问:“你们家乡的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3.**中秋节的意义(5分钟)**
-讲解中秋节象征团圆、和谐、感恩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制作月饼(5分钟)**
-分组进行月饼制作,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学生跟随步骤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制作月饼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解答。
2.**猜灯谜(5分钟)**
-准备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灯谜,让学生分组猜谜。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灯谜难不难猜?”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提问:“中秋节象征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提问互动**: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提问:“为什么月饼是圆形的?”
-提问:“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感受和故事。
-教师讲述自己小时候过中秋节的趣事。
-学生分享自己的中秋节经历。
**六、教学双边互动**
1.**提问与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解答,形成良性互动。
2.**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点评。
3.**实践活动**:通过制作月饼、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七、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