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主题,紧密结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基本研究方法。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精神和责任感,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②掌握使用这些方法进行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③能够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2.教学难点,
①理解观察法中描述和记录的精确性要求。
②掌握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原则,理解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③调查法中如何合理设计调查方案,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④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试管、试剂、记录表等,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配置实验操作台,营造有利于学生互动和实验探究的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些生物的。
2.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学家需要研究生物?他们通常使用哪些方法?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学研究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观察法(5分钟)
-讲解观察法的定义和重要性。
-展示观察法的步骤,如观察前准备、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
-学生观看观察法实例视频,分析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实验法(10分钟)
-讲解实验法的定义和步骤,包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
-介绍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原则,强调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3.调查法(5分钟)
-讲解调查法的定义和步骤,如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强调调查法中如何合理设计调查方案,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的理解。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在生物学研究中有何异同?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强调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场景。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将生物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种生物学研究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整个教学过程应紧凑有序,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生物学的魅力》:介绍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科学家们的重要发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实验设计原理与应用》:详细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法的重要性。
-《自然观察手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然观察,包括观察技巧、记录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收集并整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图片,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生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生态习性和生存环境。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生物学中的某个假设或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培养环保意识。
3.知识点拓展:
-生物学研究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学家如何利用研究方法进行生态系统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