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docx
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间艺术的形成原因和艺术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审美素养:通过欣赏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4.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展现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
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民间艺术在传承和创新中的角色,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③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这些艺术形式如何反映和传承当地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
②将抽象的民间艺术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③引导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实践,克服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创意瓶颈和技术难题,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是五年级上册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民间艺术发展的历史介绍视频等,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3.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艺术创作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等,供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实践。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艺术品来自哪里?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并简要介绍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总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讲解民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代表性民间艺术形式。
-举例:“比如,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分析民间艺术的地域文化背景,探讨艺术形式与当地风俗、历史的关系。
-举例:“以四川的皮影戏为例,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还反映了四川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讲解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
-举例:“在欣赏剪纸作品时,我们可以关注其线条的流畅、图案的对称和色彩的搭配。”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实践,如剪纸、泥塑等。
-指导:“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间艺术形式,发挥创意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举例:“有的同学在剪纸时遇到了线条不流畅的问题,我会提醒他们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举例:“小明的剪纸作品线条流畅,图案精美,大家都说他的作品很漂亮。”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讨论内容:
1.你最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2.你认为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价值?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举例回答:
1.“我最喜欢剪纸,因为它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
2.“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增强民族凝聚力。”
3.“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展览、开展民间艺术培训等方式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举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
-举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关注民间艺术,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并提醒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举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如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