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理综物理高考分析.ppt

发布:2017-11-16约5.09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科考试分析和备考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2010年11月 内容概要 一、2010年广东理综物理试题评析 二、2011年高考理综物理命题展望 三、2011年高考理综物理科备考建议 一、2010年广东理综物理试题评析 题型结构、试题内容、试题特点 1、题型结构分析 就物理学科而言,在理综试卷中满分分值为100分,共12道题,分为两卷。 其中第一卷选择题9道,总分值46分 单项选择题4道,每题4分,共16分; 双项选择题5道,每道题6分,共30分; 第二卷实验题1道2问,18分; 解答题2道,每道18分,36分, 总分值54分。 从试卷结构上来看,试卷按照单项选择题(生物→化学→物理)、双项选择题(物理→化学→生物)、非选择题(生物→化学→物理)顺序编排。 题型、题量、分值及试卷结构 2、试题内容分析 2010年广东理综考纲取消了对物理选考内容的要求,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的范围内全为必考内容。 考试内容涉及的模块包括物理(必修1)、物理(必修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5等六个模块, 从试卷考查的内容上看,涉及了高中物理中的力、电、热、原子物理等知识。 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17个主题中的15个。 相对于X科考试,试题覆盖面并没有减小,只是考查的内容相对集中,考查涉及知识点有所减少,重点更为突出(以考试说明中的Ⅱ类知识,力学、电学的内容为主),试卷的难度有所降低。 质点的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机械能 万有引力定律? 碰撞与动量守恒 电场 电路 磁场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 原子结构?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力学 电磁学 热学 原子物理 实验 13个实验中的2个 仪器 12个仪器中4个: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电压表、电阻箱等。 (1)选择题 首先从知识上来看: ●高中物理中的“非主流内容”,比如热学、原子物理等 ●一些理解起来较为繁琐但解题难度并不大的内容,比如运动图像、交变电流、传感器等等 ●一些在整个高中阶段中物理学习的最基础的重点,如受力分析、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电路、电磁感应等等 从2010年广东理综物理9道选择题中, ●有2道热学题:考查了气体的实验定律Ⅰ(15题) 热力学第一定律Ⅰ、温度的微观解释Ⅰ、内能Ⅰ(14题) ●1道原子物理题 核反应方程Ⅰ、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Ⅰ ●其余6道,力学、电磁学各3道。 力学题考查了运动学图像、万有引力、力的概念、力的平衡、力的分解等知识; 电学题考查了电场的性质、电磁感应和交流电的图像等知识。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 一是2010年试题把原来的不定选择题改为双项选择题, 二是把原来的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混合编排改为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分开单独编排。 选择题命题形式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从以上可以判断2010年的选择题的难度不大。但更重要的意义是暗示了我们,对于物理课程,不论是学习还是教学,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才是最根本的。 从试题的难度上,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得到判断: 一是从考查的能力上,基本上理解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是从考查的知识上,基本上是各模块中重要的、比较基础和常见的考点上; 三是从设问的方式,是常规常见的设问方式; 四是从题设情境上,也是考生熟悉的情境,即便是比较新颖的如联系生活的13题、联系现代科技的15题,作为题设的情境比较牵强附会,对考生解答影响很小,或没有任何影响。 (2)实验题 2010年的物理实验题非常的平和, 命题方式和内容非常常规: 一个力学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一个电学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既是课标和课本上要求的经典实验,也是考纲中列出的实验。 命题的逻辑非常清晰,设问方式也比较常见。 实验题的难度和题型也控制得当,但也没有太多的新意。 只要细心而且平时注意积累,一般学生都应该能够完成。 (3)解答题 这两个题涉及物理情境、物理过程都比较清晰,用到的物理模型也比较基础,涉及数学知识也不复杂,题目也比较常规。 应该说这2道题的总体难度并不高。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的考生在见到这2题时应当觉得非常的兴奋,因为这两道题的情景和命题方式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的熟悉的。 因此,对于选拔性考试来讲,相对于以往命题,难度大大降低了,特别是第36题,本属于压轴题,在难度上应该适当提高。 第1题(题号35)考查的是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直线和曲线运动中的运用,是纯力学题; 第2题(题号36),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是力电综合题。 解答题共2题。 3、试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