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研讨会;主要内容;题型;2、试题难度大于去年;3、物理试题特点;二、考试质量分析;2、2003年Ⅱ卷物理大题市区对比;3、典型问题及原因分析;问题及原因分析:;24题(15分) ;原因分析: ;25题(20分)
是一道力学与电学的综合题,以给自行车灯供电的交流发电机为背景,考查了交流电的产生、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等基本概念,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学生问题:
1.审题困难。虽然能够写出一些重要公式,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存在很大问题,读题后搞不清楚四个轮子间的关系,因此不能联系题目正确求解。
2.许多同学不能正确区分正弦交流电的瞬时值、有效值和最大值。
3.知道各轮间角速度的关系,自己使用各种字母,与题目不符,又不重新定义,造成丢分。
原因分析:
1.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刻,不能???确熟练地提取和应用。
2.物理的审题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建立各个公式间的联系。
3.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34题(22分)
力学与电学综合,作为理综试卷的压轴题,能力要求高,难度大。
学生问题:
1.对物理图景的分析错误。因为摩擦产生了热,实际上机械能不守恒,但大多数学生认为机械能守恒,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时没有考虑热量损失问题。
2.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混淆。
3.求速度时,思路不清,乱套公式。
原因分析:
1.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2.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试题情景的分析能力弱 (获取信息;建立模型;选择规律)
;三、2003年高考工作回顾;四、2004年高考工作建议;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决胜在课堂;3.狠抓基础,训练方法,提高能力;4、教研活动;5、教学进度与安排;对教师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