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理想的风筝.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生字 gěng wú gōng piān zhēng 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由春天放风筝的情形联想到刘老师。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讲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默读4——9自然段,思考: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上课情景、放风筝 文中那些自然段回忆了刘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情景?分别讲述了那些典型事例? (4、5、6自然段) 1、历史课上笑谈掉腿(外貌描写:慈祥、忠厚、身有残疾。女娲造人:幽默、乐观、开朗) 理解句子:“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尊敬” 从“酸涩”一词中写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同情与理解,“尊敬”一词写出了刘老师的乐观、开朗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同情与尊敬。这尊敬是因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同学亲密无间。 2、历史课上动情地讲课:只靠、站上好几个小时(辛苦),慷慨激昂、哽咽(对工作认真投入、热爱祖国)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我们深受感染、教育) 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你喜欢第六自然段中描写刘老师上课的方式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文段通过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形象描绘了他在课堂上听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的情景。表现出了他的投入、神情专注和热爱学生的品质。 课余放风筝 用心品读7--9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 通过对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体现出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 同 看风筝的同学说笑。”(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对生活的热爱) 2、“他笑着,叫着·····满足的稚气。”(表现了他抗争命运挑战困难顽强执着的精神) 3、“那天,她过得最幸福·····”(生命的力量是指那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 感情朗读句子 读第10自然段,体会 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追求是那样的淳朴与强烈。 理解句子“一个年过五十······又该怎样呢?” 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有理想、有追求。 小结: 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 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体会: 1、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2、我对刘老师的深情赞美。 3、我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 总结课文 课题与内容有什么联系? “理想的风筝”指的是刘老师对工作与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文中用典型事例表现了刘老师对工作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而理想的风筝正是刘老师这种崇高精神境界的象征,并深藏在记忆中,鼓励我前行。 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理想的风筝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深切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感悟写法 1、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人物性格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品质。 3、采用回忆、倒叙的手法。 文中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问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他是一个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课文通过对刘老师给我们上课和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体现出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 题目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理想的风筝什么样? 著名作家苏叔阳,1993年患肾癌,2001年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先后多次手术。如今,68岁仍笔耕不辍。 一个仅剩下一个手指头
显示全部